……

    常浩南并没有出言打断林旭安排的路线,他想看看对方到底准备玩点什么。

    但后者也没有什么拖延时间的打算,在流利地介绍过江重的历史之后,就直接把常浩南他们带进了生产区域。

    江重虽然名字叫做“江城重型机床厂”,但其实业务范围早就已经不局限于造机床了,所以相关设备极为繁杂,如果不是他之前在112厂和410厂呆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甚至还特地跟410厂的技术部长钟世宏学习过一段时间,恐怕真走进来,也是突出一个眼花缭乱。

    “我看常总是搞研究出身,以前来过咱们这种传统行业的工厂么?”

    在换衣区的时候,林旭似是无意地问了一句。

    “没来过规模这么大的。”

    常浩南给出了一个语焉不详的回答。

    “这里是机床的总装车间。”

    穿上工装戴好安全帽之后,众人来到了第一个车间。

    让常浩南有点意外的是,这里面并没有他想象中那种一片混乱甚至显出破败的场面。

    尽管以一个重生者的角度来看,这座车间的布置还存在诸如原料区和半成品区分类不够清晰、物流线交叉严重、物料搬运距离过长且存在路线重复等问题,但就一座90年代中期的工厂来说,这不算是什么值得指摘的事情。

    唯一的问题是,在这里工作的工人数量有点少,导致整个车间冷冷清清的。

    “您想要购买的超重型数控立式铣车床,我们厂对应的型号是CKX53160-1,16米级别,过去曾经给桂省和湘省电力部门制造过两台,我们手头有一台客户违约弃单的半成品,现在订货的话,最快明年上半年可以交货。”

    “林厂长,你们这个主打产品的性能应该相当不错了,有这么高的技术水平,怎么我听你刚刚的意思,厂子效益还上不来啊?”

    “嗐……技术水平高啥啊,我这个人向来有一说一,不向组织上隐瞒情况。”

    说到这里,林旭无奈地叹了口气:

    “像这几种拳头产品,都是我们把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给集中起来,搞生产承包,责任落实到人,用手工作坊的模式一点点搓出来的,否则都有半成品了,哪还需要大半年的时间工期呢?”

    “但是这种整法说穿了就是搞生产大会战,产量少了还行,根本没办法用在量产的东西上面,再加上现在老师傅退的退走的走,平时还有人去外面接点私活,新的年轻人心浮气躁又不愿意学手艺,就连这种精工作坊的效率都越来越低了。”

    “常总您也是理工科出身,知道现代工业讲究的是个标准化生产,像我们这样精耕细作,每台设备成本算下来比进口的都高不少,质量也就跟人家差不多平齐,您买的这种机床进口困难,所以还有销路,其它一些能从国外买的,根本就没人来找我们,现在这个车间,已经是我们厂使用率最高的地方了。”

    “那伱们有没有想过通过一些办法提高管理水平?让这么大个厂就这样荒废下去,实在有点可惜。”

    常浩南化身捧哏,恰到好处地接了一句。

    “当然想过,实际上,这也是我担任厂长这几年来最主要的工作。”

    林旭说着把常浩南几个人带到车间外面,这里有一间小屋子,里面贴满了各种宣传画。

    “我们参考从国外引进的ISO9001质量体系,加强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优化,甚至专门请了日本来的专家,在全厂范围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让每个员工,而不只是质检部门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

    “除此之外,还引进了目前国际大企业最流行的6sigma理论,将顾客、过程管理和改进中利用数据作出客观的评价,利用数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