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的新型护卫舰项目。

    两个方案,一是全柴动力,造一个缩小版本的052.

    二是全燃,或至少柴燃交替动力,完全整个新东西出来。

    负责设计的乙方毫不掩饰地倾向于推荐第二个方案,优势是潜力更大,并且动力系统的国产化率更高,省下来的外汇甚至够以3:1的比例买一批卡27PS反潜直升机。

    但也不是没有风险。

    那个国产燃气轮机目前连样机都还处在制造阶段,万一指标达不到要求,连个代替品都找不着,只能全盘推翻重来。

    反观皮尔斯蒂克柴油机虽然国产化率一般,但好歹是立等可取且已经用顺手了的东西,绝对不会出纰漏。

    而且如果按照汇率折算的话,价格更便宜。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以目前的发展速度,国家外汇紧缺的情况恐怕持续不了太多年,等到这种舰艇批量建造的时候,大概率就不会实行这么严格的外汇配额制度了。

    所以海军方面本来是还在犹豫的。

    但是被在今天的此情此景下,杨书玉的内心稍微动了动。

    一般来说,这样事关装备发展大局的决定,肯定不是一两个人拍脑袋就决定了,何虎这样的小人物更是无从施加什么影响。

    但如果在博弈的天平处在正当中的时候,哪怕是一根头发丝的重量,有时候都足以改变大局。

    ……

    另外一边。

    毫不意外地,第二天,一封加密信件被送到了京城。

    根据“不在非保密场所阅办秘密”的要求,常浩南被接到了国防科工委的一间会议室里面。

    “我觉得,可以考虑在我们这给你常设一个办公室,到时候你如果有类似不方便在家或者学校处理的涉军事务,就可以到我们这来办公。”

    陪同常浩南一起的怀国莫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说道。

    现在科技部已经给常浩南安排了个973项目专家组的正式头衔,科工委这边作为常浩南的“娘家”总得表示点什么。

    常浩南虽然觉得这个意见不错,但还是没好意思要。

    实际上他一个月也未必能来两次科工委,单独搞个办公室实在是太奢侈了。

    再说也有点高调。

    不符合他的性格。

    怀国莫倒也没强求,反正后面的机会还多。

    他只是把那封信交给常浩南,然后坐在了会议室角落里的一张沙发上。

    “我去……这英国人,果然不老实啊……”

    读完信中的全部内容之后,常浩南往座椅靠背上一靠,自言自语地嘟哝道。

    话虽如此,他的脸上却没有半点愤怒或者凝重,反而露出了一丝神秘的笑容。

    揉了揉有些发胀的额角,常浩南从会议桌上拿起早就准备好的纸笔,开始思考回信的措辞。

    “怎么,这就想明白了?”

    房间另外一边的怀国莫本来已经做好了等上个几小时甚至半天的准备,结果连屁股都没坐热,人家好像就已经把事情搞定了……

    这效率着实惊人。

    “这个么……当然不可能是刚刚才开始想的。”

    既然对方有这么一问,那就肯定是知道信件的内容,所以常浩南也就直接给出了解释:

    “这是我之前在电子14所那边就思考过的东西。”

    常浩南说着开始落笔:

    “其实是他们把事情给想复杂了,这种情况明显就是对方起飞的海鹞带了电子干扰设备,而且应该是很古老的那种,简单的噪声干扰设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