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都算到了。”

    “我……”

    突如其来的吹捧让常浩南有点发懵。

    他在此之前甚至都不知道这些事情,实在是看不出什么东西来……

    好在怀国莫紧接着就继续说道:

    “海军那边的杨书玉同志都已经跟我们说过了,之前图波列夫方面向我们放松口风,说可以出口图22M3轰炸机,这件事情当时的争论很大,海军和空军的代表都一时间拿不定主意,最后还是你帮他确定了反对意见。”

    “事后看来,这应该是图局想要自救的一步棋,有了订单,就可以抓住至少一家工厂保住生产能力,实现以拖待变。”

    “结果啊,图波列夫那边没想到,前些年对图22M3有些兴趣的我们这次根本没有回应,给他们来了个措手不及,这不,在客机方面的态度就已经软下来了。”

    常浩南恍然大悟。

    图波列夫现在的情况其实跟沪飞差不多,都面临着因为没订单而被迫停产的局面。

    而且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生产能力,一旦停产,配套工厂很可能直接另谋生路。

    航空制造业这东西,一旦停下来个几年,再想恢复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并且,本来有意愿的客户在发现你已经丧失生产能力之后,也肯定会受到影响。

    所以单从逻辑关系上说,确实是常浩南当初一句话,导致了图波列夫眼下的危局,进而促成了他们在客机领域主动抛出橄榄枝。

    当然,这中间的细节都是怀国莫脑补出来的,实际上常浩南当时只是单纯觉得在航程和载弹量并无明显提升的情况下,单纯的超音速轰炸机对于我军战斗力提升不大而已。

    不过无论怎么说,结果总归是好的,而且也确实讲得通。

    于是他也就顺理成章地认了下来:

    “没办法,咱们现在的财力也有限,只能优先选择最重点的型号,就眼下的情况看,搞到一种中型客机的生产能力,帮沪飞保住产线、工人和班子团队,才是当务之急。”

    自从去年下半年,民用航空业的领导权也被国防科工委拿到之后,负责大飞机生产的沪飞也顺理成章地完全被纳入科工委系统管理。

    人家已经纳了投名状,那自然也需要给点甜头才行,总不能刚一进到伱军工系统里面,就连订单都混不到,那说出去可就难听了。

    当然话说回来,上一世的这个时候,沪飞还在继续搞MD90和转头去产AE100两个完全没出路的方向中间摇摆不定,如今怎么都要强得多。

    “是啊,不过除了咱们重点关注的图204之外,图波列夫方面还提出了另外一个型号,是一种大概100座的支线飞机,图334。”

    怀国莫说着把另外一份资料推到常浩南面前,

    “我去考察的时候,在那边看到过这个型号,不是很大,起飞重量比我们的运8还要小一点,40吨出头,倒是基本能压住我们和欧洲达成的互认协议上限,对方估计也是想要通过我们,把欧洲的型号适航给拿下来,这样以后就算卖不到欧盟,也更容易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

    “只是我们在考虑的是,40吨级别的支线客机,咱们有没有可能全靠自己搞出来?”

    显然,在经历了过去一年的各种惊喜之后,科工委的思路也已经狂野起来了。

    毕竟60吨的运8都造了,40吨的支线客机看上去也能照量一下。

    听到这个想法的常浩南有点难绷。

    他虽然有挂,但也不是那种直接转起来的暴力挂,基本法还是要遵守的。

    客机和军用飞机的设计原则就完全不一样,由于要考虑到舒适性和经济性问题,难度其实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