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维持住完整的飞机设计和制造能力,以后未必就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但要是从航空生产联合体退化成单纯的设计院,那基本就彻底完蛋了。

    所以接近绝路的两家公司一拍即合,决定把图波列夫的客机生产线搬到下诺夫哥罗德去,好歹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生产能力。

    想法很好,执行过程也很顺利。

    唯一的问题是,还是没有订单。

    来自国内的零零散散几架订货只能勉强续命,要起死回生还差得远。

    而在失去了经合会这个相对封闭的市场之后,尽管图波列夫的几种新型号客机单论性能并不落后很多,却也显然已经无法和波音空客成体系的型号序列竞争了。

    更何况还有适航认证这个壁垒。

    随着联盟解体,俄罗斯在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中声望骤减,可没几个国家愿意购买一种缺乏欧美背书的客机型号。

    因此,看到华夏和欧洲进行了适航互认的克里莫夫,基本就相当于是快淹死的人突然被人往脸上扣了个氧气瓶。

    倒是旁边被他拉过来的克拉夫琴科比较冷静。

    “瓦沙(瓦伦汀的昵称),我理解你很着急,但这上面已经明确写了,适航互认的范围只包括支线飞机,而且必须是由华夏大陆范围内的公司进行设计和生产,我们没办法钻这个空子……”

    “为什么不能?”

    克里莫夫回过头,带着一脸决绝的表情看向克拉夫琴科,

    “实际上,之前华夏去塔什干考察伊尔76生产线的时候,华夏方面和我们的一位代表私下接触过,表露过想要参照苏27的形式,在他们国内生产图204系列客机的意愿。”

    “对方提出的要求包括全套的技术产权转移,还有按照华夏标准对飞机进行改进,所以公司方面本来还在犹豫……”

    “不是伱等等……”

    听到这里的克拉夫琴科已经懵了:

    “在商用飞机这一块,我们不是合作伙伴么,我怎么完全不知道还有这回事情?”

    “另外,你们把客机生产线弄到华夏去,那我们公司在下诺夫哥罗德的工厂怎么办?”

    “还有,要是连设计标准都按照华夏的要求修改,你这飞机还能叫图204么,岂不是彻底卖给他们了?”

    面对这样的一键三连,克里莫夫自知理亏,也不太好回答,因此直接跳过了第一个问题。

    “咳咳……我们家乡有句俗语,叫做既然已经决定卖*,就要享受这个过程。”

    “现在我们公司眼瞅着就要破产了,卖几个飞机型号而已,相信就算图波列夫同志还活着,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你们米格也不要急,首先以华夏的航空工业水平,不可能马上就实现完全国产,最多先把总装工序弄过去,你们至少在未来十年内都可以继续生产零部件和子系统,也不是没有出路。”

    “再说了,只要型号的销路被打开,国内市场总归还是要采购的,到时候还不是得在下诺夫哥罗德生产?不管怎么说,首先都得先活下去啊……”

    克里莫夫一番巧舌如簧,只可惜他不认识华夏的存在主义大师阎百川先生,否则非得再来一句“存在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存在”。

    克拉夫琴科张了张嘴。

    他下意识想要反驳对方的说法,但却发现无从说起。

    在大脑里简单过了一遍克里莫夫的逻辑线之后,甚至还感觉有点道理。

    于是克拉夫琴科花了几秒钟时间就完成了自我开脱。

    “我懂了,你说得对。”

    (本章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