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情况的华夏三代机想象图,并预测其会在2003年左右服役。

    因此,随着飞机被缓缓牵出车间,一行人干脆拉开阵仗,如同左右护法一般跟在两边,朝着厂区另一个方向的测试车间走过去。

    而薛炽夀则干脆骑了一辆二八大杠,在滑行道最前面当开路先锋。

    没有人坐上那台给他们准备好的大巴车。

    宋闻聪走在常浩南前面,中途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放慢了一些脚步向后者问道:

    “我这两天听小杨说,你准备等到黎明那边把涡扇10搞出来之后,在十号工程上直接用DSI进气道?”

    面对这位为了华夏航空工业操持一生的老前辈,常浩南还是没有过于夸口:

    “目前只能说有这个想法,后面还要在贵航那边的新型教练机上具体测试DSI进气道的性能和适装性,才能下最终的结论,毕竟修改进气道设计事关不小,不能直接在十号工程上面冒险。”

    有前世的改进型号在,他当然知道DSI进气道是可行的。

    一架中型单发战斗机,要那点高速性能取舍根本没什么实际意义,远不如降低一百多公斤自重和百分之几的阻力系数来的实在。

    但歼10B/C毕竟是2010年代才出现的设计,各方面条件相比90年代好了不是一星半点,所以常浩南也需要一个相对简单的项目给自己练练手,再往歼10上面照量。

    这样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对于项目进度的影响。

    ……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1001号原型机终于来到了发动机试车工位上。

    这里的一切早在上个月就已经准备就绪,只等着这架凝聚了成千上万人心血的飞机就位。

    “这里附近的地面都已经打扫过了是吧?”

    趁着工作人员固定飞机的功夫,常浩南向试飞站主任、试飞负责人周自全确认了一遍。

    他知道上一世歼10在发动机试车启动环节就报销了两台AL31FN,但对于具体的原因没有印象,因此只能务求每个环节都做到最好。

    搁在其它情况下,这样直白的问题其实有点冒犯,但在眼下这个当口,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周自全自然也是理解的,点了点头回答道:

    “打扫过了,不止扫过一遍,还专门用金属探测器测试过,确认环境里不会有任何金属碎屑。”

    “另外我们还……”

    就在二人讨论着测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时,工位上传来了飞机已经固定好,加电和液压准备完成的报告声。

    所有人依序退出测试场地,站在被防弹玻璃隔开的另外一间小屋子里面观看,

    几个头面负责人互相看了看,最后还是把对讲机递给了总设计师宋闻聪。

    由他来开这个头,再合适不过。

    宋闻聪看了看眼前的老伙计们(还有一个年轻伙计),点了点头,慢慢拿起对讲机:

    “十号工程,1001号原型机,发动机地面试车,开始!”

    旁边操作间里的一名工程师按下启动按钮。

    顿时,轰鸣声响彻了整个测试车间。

    即便隔着厚厚的保护墙,常浩南他们也还是能听到些许。

    几秒钟后,发动机的转速逐渐平稳,处在推力最小的怠速状态。

    “启动成功!”

    这次测试自然不可能只是为了测个启动,还要对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

    尽管AL31FN算是相对成熟的设计,但发动机本身在台架上测试是一回事,装在飞机上和进气道匹配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