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这种伤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慢慢平复。

    但也有例外。

    比如现在,常浩南就花了一周时间给治好了。

    但目前还只能算治标,要想治本么……倒也简单,等什么时候有机会,用类似的方式给对方一个同样的教训就行了。

    当然,常浩南和徐洋鼓捣出来的算法再怎么精妙,终究还是要落实在设备和程序上面。

    所以前者在确认自己刚刚讲的东西众人都基本理解了之后,便开始有条不紊地分配任务:

    “那接下来我们分成三个部分,共同推进项目进度。”

    “郭工,你带几个人回金陵,在歼8C装备的1472雷达基础上增加两组天线和后端软件,让它具备被动探测能力,装到飞机上做测试,我会和112厂那边协调一下,你可以从还没交付给他们的成品里面直接抽调一台出来修改,这样会更快一些。”

    “好。”

    郭林利落地同意,然后从跟过来的其它几名14所的人员中选出来了四个,然后对常浩南说道:

    “金陵毕竟是我们14所的大本营,我回去之后还能找到其它外援的,剩下的人都留在这里好了。”

    “这样也好。”

    常浩南看了看会议室里面的人员配置,发现要兵分三路的话确实有点缺人:

    “那14所这边剩下的所有同志,你们负责按照我们之前定好的方案对二号吊舱的硬件部分进行修改,我们这次提出的改进PRI算法只需要重新编写吊舱的算法软件就行了,这部分工作由徐研究员完成就可以。”

    徐洋没有回答,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最后就是我自己,这段时间会回归老本行。”

    常浩南故意让自己的语气中带上了几分玩笑的意思,以缓解会议室里面有些过于严肃的气氛:

    “我们准备用作电子战平台的那架歼轰7因为是老机改造,有很多细碎的杂事要处理,有我参与的话进度应该会快上不少。”

    “大家还有什么想要问的么?”

    随着管理能力和经验的提高,常浩南在下达指令时候的有效性也在逐渐提高。

    众人纷纷摇头表示没有。

    “那就这样,这个型号非常重要,是我们军队在可能发生的未来战争中夺取制电磁权的重要环节,能早一天服役,对于综合战斗力的形成都会有巨大的作用。”

    按照惯例,常浩南进行了一番简短的总结和动员。

    “制电磁权?”

    这个奇特又新颖的表述顿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但中文就有这一点好,哪怕遇到一个从未听说过的生词,仅靠字面含义就能理解个七七八八。

    所以很快大家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就跟制空权、制海权一样,所谓制电磁权,就是掌控整个战场范围内电磁波信号的能力。

    过去华夏在这个方面都是被别人占据的,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但这一次,这个被暂定为“歼轰电7”的型号,将会成为吹响反攻号角的标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