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能稳定封装的350Mhz带宽DRFM,弄上10个并行通道,这样哪怕算上频段交界处的带宽损失,也基本可以实现2.5Ghz左右的带宽覆盖。”

    “那也不少了啊……”

    14所的主业就是搞雷达的,对于这种东西自然是足够敏感:

    “只要能覆盖住6.5-9Ghz这个频率范围,就足够应付绝大多数对空雷达使用的C波段和X波段信号。”

    尽管X波段的中心点在10Ghz上,但考虑到衰减问题,实际上大多数雷达都不会采用过高的频率,9Ghz已经足够用了,并且在通信领域,X波段的下沿会延伸到7Ghz附近,6.5-9Ghz的选择还可以顺便对某些特定卫星通信进行精确的定向干扰。

    “如果重构信号补偿算法做得足够好,这个范围应该还有潜力可挖。”

    徐洋在自己的专精领域还是能跟上常浩南思路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设备的体积和重量会比双通道正交设计更大一些,而且也很难控制发热量和耗电量,想做成L005那样不占重载挂点的自卫吊舱是不用想了,好在咱们这个东西的性能要比L005强得多,一个编队里面有一架飞机挂两个,基本上就可以掩护整个机群。”

    常浩南在纸上随手画了个扁长条形状的吊舱,然后又在头部画了个小风扇样式的东西:

    “不过,反正我们现在也是挂在飞机上用,在头部加个冲击式发电机多少能解决一些供电问题,至于散热也可以靠引入空中的低温冷气解决。”

    说着他又在纸上画出了一个类似飞机的轮廓,只是画功一般让人有些分辨不清是歼8C还是歼轰7。

    “这么一来的话,咱们自是不是也算有自己的EA6B或者EF111了?”

    看着纸面上的概念图,有一个站在郭林身后的工程师突然说道,语气中充满欣喜。

    可以说,从几年前的海湾战争之后,对于他们这些雷达研究人员来说,上面那两种专用电子战飞机就成了他们日思夜想希望战胜的大魔王。

    虽然现在他们还是没完全找出克敌制胜的办法,但现在这样……

    也算是把自己的大魔王给造出来了?

    “嗯……单论我们这个吊舱的话,转发式移频干扰属于目前的主流技术路线,在功能上倒是不差什么。”

    常浩南看着面前草稿纸上的轮廓图回答道:

    “但如果真想要专用电子战飞机的话,那还需要对载机平台本身进行大改,光是普通战机挂两个吊舱多少差点意思。”

    “不过,从好的方面想,我们的假想敌出于对空军力量的自信,并不太重视防空系统的建设,所以我军面对的防空压制作战强度也没有EA6B那么高。”

    实际上,让歼8C或者歼轰7挂上两个这种吊舱更接近美军中F16CJ野鼬鼠的效果。

    当然,就算是这样,也足够让14所这边高兴很长时间。

    尽管已经重生了将近一年,但常浩南还是会下意识地习惯于那自己搞出来的东西跟大洋彼岸的强敌直接对标。

    但是对于郭林等大多数人而言,这是哪怕再乐观也不敢想的。

    能做到“敌强我有”而不是“敌有我无”,就已经是很多人终其一生希望实现的梦想了。

    但也不是没有例外。

    同为本时代的人,徐洋的思路就要开阔很多:

    “只可惜这套东西处理宽带信号的灵活性一般,只能给每个通道平均分配资源,没办法根据侦测到的雷达信号特征把频率灵活分配到某个特定的窄带频段上面……”

    旁边的常浩南心说还是你敢想,这是在后期的EA6B和EF18G这些第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