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人似乎也醒酒了一大半:

    “这个么……半主动雷达制导应该已经发展到头了,所以我初步的想法是更换导引头,进一步发展B、C两个型号,其中B型是红外制导,C型是主动雷达制导。”

    “另外,现在40公里的射程也太短了,能更换新推进剂的话,在这个基础上再延长50%应该不是问题。”

    “嗯……”

    常浩南听后沉思了片刻。

    实际上,郭立强对于大方向的判断是没什么问题的。

    增加射程、升级制导方式,这也正是联盟解体之后,二毛那边对R27系列导弹的改进路线。

    后者的最终产品R27AE和R27EM,跟早期型号相比实际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人算不如天算,正如同R27再怎么改也不可能跟起点就更高的R77竞争一样,在华夏这边,雒阳的空空导弹研究院612所也早就开始了对主动雷达制导相关技术的预研。

    按照历史进程,那边的总设计师董秉印这功夫应该正在从信号旗设计局搜罗R77的技术资料,并在去芜存菁之后应用到自己负责的型号上面,最后在2006年左右拿出了青出于蓝的霹雳12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

    而如今有了常浩南的存在,这个进程只会变得更快。

    霹雳11的底子本质上相当于AIM7,要想和霹雳12去刚正面,基本上是没什么指望的,哪怕换了主动雷达导引头也不行。

    唯一的出路是换一条赛道。

    想到这里,常浩南稍微组织了一下自己的语言: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拓展一下霹雳11的应用场景?”

    “怎么说?”

    虽然郭立强算是航天系统的人,但常浩南毕竟前面间接地帮了大忙,所以他也愿意听听后者的意见。

    “现在部队紧缺的可不止是空对空导弹。”

    常浩南端起杯子,喝了一口刚才被姚梦娜偷偷换进去的白葡萄汁,然后伸出另一只手一一盘点道:

    “空军的机场防空部队,手里只有双37高炮,和少得可怜,性能又过时的红旗61防空导弹,完全可以在霹雳11的基础上,改出一种类似红旗7但成本更低的短程防空导弹,提供给空军防空导弹兵使用。”

    “另外,霹雳11在空空导弹里面算是个头比较大的,这是个劣势,但如果换个思路,给导弹换上一个被动雷达导引头,就可以凭借着更大的战斗部,成为一种射程在40公里左右的反辐射导弹,而且速度还很快,就算比不上哈姆,也肯定比百舌鸟更好用。”

    “还有……”

    一开始,郭立强还只是当做是同行之间的闲聊,不过随着常浩南越说越多,他的面色也逐渐变得严肃起来,最后更是直接放下酒杯,掏出一个本子认真地记起了笔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