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形态模拟!

    只要华夏的航空工业继续发展性下去,就必须要迈过“安全性”这道坎。

    如果思路放的更开阔一点,那分析对象甚至还不一定要局限于飞机,高层建筑、输电线路、桥梁隧道等等都在他的业务范围内。

    要说名垂青史可能确实有点过了,但是在行业内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自己的名字在以后的教科书上亮个相,应该还是有指望的。

    想想就令人兴奋。

    常浩南张了张嘴,有些意外地看着对面似乎陷入了自己世界中的林国范。

    对方已经把他想说的东西都给说了。

    简直完美嘴替。

    根据他的经验,一个男人露出那种如痴如醉的表情,大概率是在YY一些中二剧情,出人头地功成名就乃至拯救世界什么的。

    没办法,男人至死是少年,他重生之前也不是没有YY过类似的东西。

    有些尴尬的气氛持续了几秒钟,直到实在看不下去的祝兰伸手悄悄在自己老公腰间拧了一把。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我们可以让常博士做第一完成人,向科工委方面申请一个大项目下来。”

    梁绍修对于航空系统内的这套玩法还是比较熟悉的,他们182厂现在因为缺乏经费和人才几乎处在生死存亡关头,如果能捞到这么一个令人瞩目的项目,那势必会获得一些资金和政策方面的倾斜。

    但是说完之后他又觉得有点心虚,这么大的活,就算有常浩南乃至杜义山的名字作保,上级也很有可能不放心交给他们。

    于是梁绍修又咬了咬牙:

    “实在不行的话,可以把603所也拉进来,据我所知,新舟60项目按照原计划,也要明年去美国搞适航审定测试。”

    “等等……”

    刚刚一直在旁边没有说话的祝兰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你说让小常同志做第一完成人?这会不会……”

    作为同样混体制内的教授级别人物,她对于这里面的弯弯绕自然也是一清二楚。

    虽然祝兰现在已经非常认可常浩南的能力,但在她看来,如果要朝上面申请项目的话,第一完成人最好还是挂一个影响力大一些的名字,这样审批流程都会快上不少。

    尽管她也想不出182厂有什么人能称得上“有影响力”,但面前的常浩南无论如何都有些过于年轻了。

    旁边的梁绍修当然也能听懂祝兰话里的意思。

    这种时候,肯定不能让常浩南自己开口解释。

    那就成了自己吹自己了,显得不够体面。

    所以他赶紧打断了祝兰说到一半的话:

    “祝教授,您有所不知。”

    “常同志的导师是杜义山院士。”

    “而且,常同志自己,也已经是几个科工委重点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或者共同第一完成人了。”

    会议室内一瞬间陷入了寂静之中。

    祝兰和林国范先是上下打量了一番常浩南,然后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对方——

    原来我们一直以为的天才后生晚辈,竟然才是真正的大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