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克吉挑了挑浓密的眼眉。

    他们并没有购买米格25RBV和RBS这两种雷达侦察型号,所以过去只能对目标进行昼间光学侦察。

    尽管侦察机本身很难被拦截,但要想防范单纯的照相侦察却并没有什么难度,只要用最原始的伪装手段即可。

    尤其是对方还有一部海拔5000多米的雷达站,可以从他们起飞就全程进行跟踪,哪怕面对米格25也有差不多20-30分钟的预警时间。

    所以他们过去搞越境飞行的主要目的与其说是侦察,倒不如说是挑衅。

    毕竟在三十多年前吃过一次大亏。

    但如果有了这种吊舱,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绝大多数的光学伪装手段对于SAR雷达而言是无效的,更不用说这东西还能捕捉对手的雷达信号特征,这是在空地对抗中很重要的技术参数。

    “没错,我听到的版本是,美国人了解到华夏在日喀则部署了一个新的防空导弹团,他们认为有可能是S300PMU1,想要取得相关证据,去给克里姆林宫施加压力。”

    中队长继续讲着之前去司令部开会时听到的一些传闻:

    “而新德里方面则希望能在执行这次任务的同时,顺便对咱们的老对手进行一次侦察,尤其是实控线附近,还有……他们的核工厂。”

    穆克吉捋了捋自己的八字胡:

    “听上去都是要命的地方,而且甚至还有防空导弹阵地?”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你的航线不激进一点的话,他们有可能根本不会开机,也就失去这次侦察的意义了。”中队长轻轻拍了拍穆克吉的肩膀:

    “而且,那个阵地距离你的航线还有几十公里的距离,只要伱全程保持在23000米以上的高度飞行,就不可能进入它的杀伤包线范围。”

    “更何况我们还有速度,你可以留着加力以防万一。”

    大部分远程防空导弹的极限射程都是用高抛弹道打出来的,也就是在发射之后先让导弹进入高空,然后再从天而降,用势能换取动能“砸”向目标。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保证在弹道末端仍然保留足够的速度和过载。

    但当面对一种本身飞行高度就接近弹道顶端的目标时,就会表现的相对乏力。

    两个人还想再聊点什么,但眼看着计划中的起飞时间已经快到了。

    “我得去做飞行前准备了。”穆克吉从椅子上站起身来。

    米格25的飞行员在起飞之前要穿一件结构非常复杂的抗荷服,所以准备时间要比一般的战术飞机长很多。

    “老弟,祝你一切顺利。”

    中队长向穆克吉敬了个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