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未免太冒险了,而且想也知道,苏27大概率会表演最经典的眼镜蛇机动,我们不能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得想想咱们有什么独特的优势才行。”

    这段发言显然非常中肯,因此大家也都顺着他的思路开始了头脑风暴。

    “独特的优势……但我们更擅长的东西没办法在航展上面表演出来啊。”

    “我们的升限比他们高,但是……”

    飞行表演本身性质特殊,为了让观众能够凭借肉眼进行观赏,进行的肯定都是低空低速科目,飞行过载也没办法拉得很大。

    这对于一架高空高速取向的飞机来说,实在是不够友好。

    常浩南此时也有些苦恼,他这几个月以来对歼8-3所做的改进,核心还是集中在低空低速飞行条件下的操纵性方面,让飞机能飞到过去根本不敢想的2.4倍音速其实算是捎带手的事情。

    但二代机的底子,低空低速操纵性再好,你真要跟升力体设计的苏27去比……

    总归不是那么回事情。

    他一边在脑海中盘算着可能的表演内容,一边低头看了看航展中安排的其它内容,想要从中找点灵感出来。

    “苏27和苏30双机对飞……”

    刹那间,一个想法划过了常浩南的脑海。

    “其实非要说的话,优势项目我们还是有的……”

    “可以让04号原型机重点做一些垂直方向的机动,尤其是大角度爬升,在更换了新的发动机之后,飞机在不携带武器的起飞状态下,推重比是超过1的。”

    在场所有人对于飞机的基础性能当然都算是了若指掌,但还是有人存在顾虑:

    “垂直机动……但苏27的推重比还要更高啊,真要比爬升率,除非去到1.5万米以上,否则还是占不到便宜。”

    “常理来说确实如此,但是相比于其它性能,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常浩南调整了一下坐姿,对刚才说话的那个人说道:

    “我看了苏霍伊方面提交的表演内容,都是双机共同表演,而且整个表演时间非常长、”

    “这就意味着那两架飞机在起飞的时候要装载更多燃油,而且,其中单座的苏27飞机要在表演中和双座苏30的动作配合,无法发挥出全部的性能来。”

    大家都是内行人,经过常浩南这么一提点,自然都能理解是怎么回事。

    对于几乎所有的战斗机而言,双座版本都需要额外的重量和空间,以容纳多出来的一个飞行员以及相应的操作和生命维持等设备,因此性能相比于同型号的单座版本会弱上一些。

    根据具体型号不同,差距大概在5%-10%之间。

    但侧卫家族是个异类。

    由于其标志性的带俯角机头设计,串列双座型号苏27UB的“后座”严格来说是在前座的后上方,两名飞行员的高度差距极大。

    这种设计给后座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野(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没什么用,本质上还是为了容纳那个硕大无比的雷达),但相应地也极大地增加了飞行阻力。

    这还没完,因为座舱加高会影响到垂尾效率和航向稳定性,所以双座版本又换了一个尺寸更大的垂尾……

    总之一番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操作之后,双座侧卫的飞行性能相比于单座版本的差距远大于一般飞机,普遍认为会有15%左右甚至更高。

    “不仅这样,咱们的表演时间比较短,所以没必要按照常规套路带上半满的燃油量,也可以减少一些自重。”

    “这样里里外外算下来,至少从体感上,应该能拿出不逊于那两架侧卫的垂直机动性!”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