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定下来的国军标,基本可以确定会成为未来民航工业领域的国标。

    因此已经在民用航空工业方面有了些许起色,至少是表面上有了些许起色的沪上飞机制造公司,自然不愿意轻易放弃参考美标的1994标准。

    而军用领域之前在和平典范计划上吃过一次大亏,目前的发展路线又已经算是步入正轨,肯定也不想再更换技术路线。

    这也是当初阎忠诚在看到常浩南写出来的那份指南之后,选择直接上报的原因——

    他作为606所的型号总师,无论从立场还是地位出发,都不太方便贸然给出自己的结论。

    “呼——”

    丁高恒捏了捏有些发胀的眼角,一时间也有些犯难。

    他是惯性技术和精密仪器领域的专家,勉强算是跟航天有点联系,但对于航空工业确实不算内行。

    在他的研究方向上,也没有涉及过类似的标准路线之争。

    苏联标准用着蛮好的你把它换了干什么你告诉我.avi

    如今两边互不相让,而且站在他们自己的立场上也都有道理。

    军用领域自不必说,十号工程和八三工程的进度都很喜人。

    尤其是后者,最近几个月进度飞快。(正在涪城的常浩南没来由地打了个喷嚏)

    上个月,601所在歼8-3新方案试飞的时候还玩了个心理暗示的小把戏,让苏霍伊公司在引进十一号工程的谈判中做出了巨大让步,原本僵持许久的几条内容都光速达成了共识。

    按照协议,相关技术资料、设备和人员在年底之前就能到位。

    计划于1997年结束前下线第一架国内组装的歼11战斗机,1999年结束前下线第一架除了发动机之外完全由华夏生产的歼11战斗机。

    但是民航工业方面也有话讲的。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沪上飞机制造公司已经组装了35架MD82/83飞机,生产制造和管理水平相比运10时期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要知道这可是跟波音737同一个级别的干线客机,其中4架MD83甚至返销美国,并且沪飞的生产质量在大洋彼岸可谓引起轰动。

    一个典型的例子,MD82/83下线后的532项检查项目,沪上总装的一次检查合格率为95%,而美国本土长滩公司总装的合格率只有51%。

    到90年代初,沪上飞机制造公司基本形成了150座级客机的组装和生产试飞能力,更重要的是,还初步形成了符合FAA适航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

    在这个基础上,四年前的1992年,沪飞公司又跟麦道公司合作,准备更进一步,在华夏生产至少40架MD90。

    这次是生产,不是组装。

    所以除了沪飞公司之外,盛京、镐京、蓉城三家也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子系统的供应任务。

    这就把整个华夏的民用航空工业给串起来了。

    麦道公司此时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因此他们为了保住华夏市场,给出了相当不错的条件——

    一切以沪飞为主。

    也就是除了发动机由美方提供整机之外,从零件制造到总装试飞,再到质量控制和适航保证,都由沪飞方面承担主要责任,麦道只负责图纸和部分原材料。

    就在两个月前的1996年8月,MD90首批零件已经在国内开工。

    这怎么看都是个双赢的方案。

    如果不是两个半月之后,麦道突然被波音给收购了的话。

    然而丁高恒又没开挂,不能跟某人一样未卜先知。

    让他在这样的背景下给去给沪飞那边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