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南,看情形是要与南边的靖州军齐头并进最后合流。”

    陈孝宽怔怔地听着,忽地身体猛然一晃。

    “大将军!”李易担忧地上前搀扶。

    陈孝宽站稳身形,摆了摆手,布满血丝的双眼望着旁边的沙盘,咬牙道:“好一招瞒天过海!”

    李易可能不知全局,但陈孝宽此时已经醒悟过来,这分明是萧望之和厉天润联手下的一盘棋。

    萧望之佯攻东阳路,将北燕的兵力调虎离山,造成沫阳路一段时间的兵力空虚。

    厉天润则隐忍七年之久,始终没有暴露过靖州军真正的实力,如今猛然之间亮出锋利的爪牙。

    陈孝宽望着沙盘上一个标识,缓缓道:“淮州军下一个目标应该是旬阳城。”

    李易循声望去,一眼便看到位于双峰山脉西边的旬阳城,正是淮州军沿着新昌和石泉继续南下的必经之路。

    与此同时,靖州军也沿着阳翟、盈泽和上高持续北上,与淮州军一南一北同时推进。

    李易心中猛然浮现一个可怖的念头,艰难地说道:“他们是想占据沫阳路东部,将靖州和淮州两地连成一片!”

    事到如今,对方已经不需要继续掩饰战略意图,因为陈孝宽手中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阻止。

    陈孝宽默然不语,胸膛剧烈地起伏着。

    李易斟酌道:“如果旬阳城能够守住——”

    话未说完就被陈孝宽打断:“你以为萧望之和厉天润隐忍十二年,会是突然心血来潮确定这个方略?北边的新昌城,南边的盈泽城,都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失陷。虽然齐军精锐确实很强,但如果没有内应的帮助,他们怎么可能这般顺利?察事厅在淮州境内搅动风云,南齐的织经司又怎会毫无作为?”

    这番话里满是苦涩。

    长久以来,因为有景朝精兵的支持,北燕在面对南齐时一直占据居高临下的态势,包括陈孝宽和张君嗣等人皆是如此。

    他们以为像萧望之和厉天润这些人虽然可以称为名将,但那都是当年之勇,如今早已带着迟暮之气。

    可是在困守多年之后,这两人一出手便是天翻地覆。

    李易嘴唇翕动,不知该如何劝慰。

    片刻过后,陈孝宽终于做出决断:“马上让人草拟求援急报,八百里快马送去京城和东阳路。伱再让人去江北路找高大将军,请他尽可能派兵进逼靖州西北方向,不能让厉天润从容自若地往沫阳路调兵遣将。”

    李易正色道:“遵令!”

    “还有——”陈孝宽稍稍迟疑,然后极其不甘地说道:“让出东边防线,传令守军后撤到汉阴至平利一线。”

    李易心中一震,他当然知道这个决定的用意,那是要放弃沫阳路东部的大片区域,收缩防线坚守西北另一半疆域。

    如果让朝堂上的重臣知道这件事……

    陈孝宽知道他为何犹豫,摆摆手道:“不如此,我们很可能保不住整个沫阳路。陛下若是怪罪下来,本将军一力担之。去吧,不要拖延。”

    李易神情无比沉重,重重地点头道:“遵令!”

    ……

    正如陈孝宽预料得那般,旬阳城没有守住,就像它北边的新昌和石泉一样,只坚持了不到三个时辰。

    战斗在半夜打响,天边露出一抹鱼肚白时便已结束。

    守军的兵力匮乏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一点则是战事进行到最激烈的阶段,城内有人杀死城门处的守军,堂而皇之地打开北门,引齐军骑兵入城。

    等到旭日初升,齐军已经控制住城防,还活着的守军尽皆弃械投降。

    泰兴军和来安军分别掌控城内一半区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