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军人他当然要服从命令,但是这封军令代表着萧望之对战场形势的预判,坪山军已经无法继续支撑,再不调整很有可能被景军攻破防线。

    萧望之将麾下最强的镇北军调上来,意味着接下来景军的攻势会更加疯狂,这个时候只有被称之为铁军的镇北军才能抗衡。

    一念及此,康延孝愧然道:“让大都督失望了。”

    裴邃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宽慰道:“老康,这场大战才刚刚开始,难道你们坪山军想从头打到尾?总得给我们一点机会跟北边的王八蛋过过手。你也不用心急,让你们回去休整不代表你就可以躺着。大都督对战事的谋划历来深远,如今景军摆明不会轻易罢手,难道你还担心后面没有拼命的机会?”

    康延孝的表情渐渐舒展,笑道:“也对,还是你看得明白。”

    裴邃道:“行了,不啰嗦了,趁着这会子景军退回去,赶快完成交接吧。”

    两人并肩向城内走去,随即镇北军的将士们开始接手城防,坪山军则整备撤军。

    临别之际,康延孝望着裴邃,郑重地说道:“老裴,小心一些,景军这次跟疯了一样。”

    裴邃微微一笑,抬手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阳光逐渐偏西,镇北军将士们肃立城墙之上,坚毅地望着北方辽阔的天空。

    他们仿佛与这座坚固的军城融为一体,化作无数大齐子民身前屹立不倒的屏障。

    ……

    在距离前线三十余里的积善屯内,临时都督府已经入驻,一道又一道军令从这里发出,继续夯实着前方的防线。

    “虽说庆聿恭此番手笔很大,但是景国皇帝依然没有尽全力。景廉九军,目前动用的也只有夏山、防城、定白三军以及那些仆从军。如果不是景帝忌惮庆聿恭的实力,想要用这一仗消耗庆聿氏的兵力,恐怕我们的处境会更艰难。”

    萧望之亲自倒了一杯茶,放在风尘仆仆的陆通面前。

    陆通打量着他的脸色,直白地问道:“接下来伱打算怎么做?”

    萧望之在他对面坐下,语调很平静:“还是你先说说京城那边的情况,以及陆沉那孩子的谋划。”

    虽然陆通没有提及,但是萧望之很清楚他的来意,之前他收到天子让八百里快马送来的密旨,命他务必避战诱使景军南下,如今陆通又跋山涉水地赶来,肯定是为了当面详解具体的细节。

    “皇帝陛下的状况不太好。”

    陆通只用一句话就让萧望之眉头皱了起来。

    待他听完陆通的叙述,不由得轻声一叹。

    陆通明白他这声喟叹的由来,亦感慨道:“大帅生不逢时,如果他能活到现在,又岂会……”

    一时间,两位风雨同舟数十年的中年男人,脸色都不太好看。

    倘若杨光远能活到现在,景军又怎敢如此强势,只恨他没有遇到一个好皇帝。

    萧望之整理心情,抬眼看向悬挂在墙上的简易地图,缓缓道:“陛下以身作饵,陆沉提前筹谋后手,再加上厉都督亲身上阵,就算庆聿恭像以往那样谨慎行事,景帝也不会容忍他贻误军机。只不过,就算庆聿恭带着主力踏入陷阱,他也不会是任人宰割的鱼肉,东线的兵力可能不够。”

    陆通心中微动,仿佛时光倒转回到二十年前,那时候他和萧望之是杨光远身边最优秀的后辈,经常会因为泾河防线的军务产生争执。

    这一次他没有反驳萧望之的判断,只点头道:“在来的路上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厉天润手里有九军将近十一万人,但是他不可能将所有兵力都投入到决战之地,毕竟靖州防线那么漫长,总得提防庆聿恭虚晃一枪。一旦东线会战打响,京军倒是可以派兵北上支援,却也不能倾巢而出,那样会让庆聿恭警惕,我估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