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小半炷香的时间,那名太监首领去而复返,对陆沉说道:“陆校尉,陛下召见,请随奴婢来。”

    两人进入殿中,经由一条回廊来到偏殿,太监首领在一扇大门前停步,转身对陆沉说道:“陆校尉,请。”

    陆沉暗暗吸了口气,迈步走进殿中。

    其内光线明亮,陈设质朴,空间较为宽阔。

    刚刚进来,陆沉便感觉到一道目光停留在自己脸上,于是他迈着平稳的步伐上前,稍稍躬身行礼道:“微臣陆沉,拜见陛下!”

    齐国礼制较为宽松,除去一些极其重要的场合比如开年大典之外,朝臣陛见并不需要三叩九拜,甚至连下跪都不用,一般都是躬身行礼即可。

    前方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平身。”

    陆沉腰背挺直,目不斜视,静静地望着身前的金砖地面。

    偏殿之中气氛沉静又肃穆。

    龙椅之上,李端打量着这个终于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年轻武将,陆沉的外形让他很满意。

    身材虽不是那种魁梧的类型,但行动时如龙行虎步,精光内蕴的双眼显示出他已经迈入武人的门槛,难怪他能在战场上斩获不断,甚至亲手砍下景朝大将秦淳的首级。

    更让他欣赏的是陆沉从容内敛的气度,并无普通年轻人一朝得志的嚣张和狂妄,反而非常沉稳厚重。

    于是他淡然说道:“近前来。”

    “臣遵旨。”

    陆沉应下,然后又往前数步,在距离天子约有一丈时停下。

    在召见陆沉之前,李端想过一些笼络的手段,比如赏赐他一些有用的宝物,亦或者从广陵陆家入手,总之是希望这个同时得到厉天润和萧望之赞赏的年轻人可以明白,天家对他同样很看重。

    但是此时此刻,望着渊渟岳峙远超同龄人的陆沉,李端忽然决定放弃那些手段。

    他平静地问道:“你如何看待江北的局势?”

    这句话落入耳中,陆沉明显有些意外。

    对于今天这次面圣,很久前陆通就帮他分析过,天子必然是要提拔这批年轻武将,以此来坚定萧望之和厉天润这两位大都督的信心,同时向朝野上下释放一个信号:在喊了十二年口号之后,北伐这件事将逐渐提上日程。

    在这个过程中,朝堂必然会出现很多纷争,李三郎的出现就是水流之下暗涌的初次显现。

    陆沉等人作为这次事件的核心焦点,想要完全置身事外不太可能,但是只要站稳脚跟,不胡乱做别人手中的刀,便不会有什么危险。

    无论是想要推动北伐的天子,还是反对劳民伤财的江南世族朝中大臣,他们都不会刻意针对边军,因为二者至少有一个共同的诉求,那便是淮州和靖州不能失陷。

    唇亡齿寒的道理,这些大人物还不至于漠视。

    陆沉想过初次面圣的很多种可能,比如天子从广陵陆家说起,或者以他在江北之战当中的表现打开话题,这些都是上位者拉拢下属的常用手段。

    万万没想到,在见礼过后天子直接抛出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

    这应该算是考校?

    总不可能是皇帝真的想要问计于区区一个检事校尉。

    心念电转之间,陆沉已经平静下来,回道:“臣愚钝,不知陛下指的是哪个方面。”

    李端不以为意,悠然道:“那么朕就说得更清楚一些,你认为大齐北伐有几分胜算?”

    然而这个问题更加宏大。

    正常而言,这不该是你和宰相枢密讨论的事情吗?

    再不济,也得是两位边军大都督才有资格进言。

    陆沉抬眼看过去,只见皇帝面带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