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彦缓缓道:“此人什么来历?”

    丁会答道:“陆沉之父陆通是广陵城有名的富商,在淮州境内颇有人望,也有一些官面上的关系。”

    他只知道这么多,便没有画蛇添足。

    李道彦微微颔首,沉吟道:“如此看来,陛下是希望用这些年轻人搅动朝中的局势。”

    丁会微露不解。

    虽说这次江北大捷的功劳很大,但大头肯定还是要落在萧望之和厉天润身上,无非是爵位提一提,金银田地赏一赏,总不可能允许他们开府建牙。

    至于像陆沉和厉冰雪之类表现突出的年轻人,他们的资历实在太浅,破格给个四品的散职,然后军职再往上提一下,仅此而已。

    李道彦老眼中精光一闪,徐徐道:“陛下很清楚你们的想法,这些年轻人的提升不会有多大的阻力。毕竟他们确实是有功之人,奖罚分明才是朝廷维持正常运转的基础。在这件事上,朝中应该不会有人提出反对,那么就能达到陛下的目的。”

    丁会心中一凛,隐约有些念头冒出来,仍旧恭敬地说道:“请相爷赐教。”

    李道彦把玩着名贵的茶器,微笑道:“这些年轻人的上位不可阻挡,校尉升都尉甚至可能成为指挥使级别的大将,都尉亦是如此。但是边军的框架很稳定,高阶军职只有那么多,他们升上去之后,原先的大将又如何安置?”

    丁会登时醒悟过来,喃喃道:“所以陛下还召来几位都指挥使入京。”

    李道彦平静地说道:“等到那个时候,陛下就可以将选择权交到臣子手中。其一,在靖州都督府另外设立新军,以此来安置那些崛起的新人,反正江北七城也需要兵力驻守。其二,维持边军的规模不变,那就要将陈澜钰之类的大将调入京军。”

    丁会不由得略感牙疼。

    他能坐稳兵部尚书当然不是仅靠溜须拍马,很快便意识到这是一个两难选择。

    如果不扩充边军的规模,那些大将入京将不可避免,因为陈澜钰等人皆是有功之臣,总不能将他们打发到偏远都督府,那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朝廷?

    像厉天润和萧望之可以虚赏,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从一品的大都督,手中的权力足够大,再往上很容易造成外强中干的局势,朝野上下都能理解。

    但是像陈澜钰和陆沉这些中下级武将,一味苛待自然说不过去。

    沉思片刻之后,丁会缓缓道:“相爷,下官可以在军功核定上稍微做点手脚,尽量将功劳集中在萧、厉两位大都督身上,如此一来或能解决这个问题。”

    “没有那么简单。”

    李道彦依旧镇定自若,不急不缓地分析道:“边军十二人入京,这是十二年来从未有过的情况,陛下又怎会容许你肆意颠倒黑白。另外一点,陛下隐忍这么多年,在朝中又非孤立无援,只是他一直足够沉得住气,不到关键时刻不会轻易展露手腕。”

    丁会皱起眉头,他明白这番话的真意,朝中各方势力虽然在北伐这件事态度一致,但是平时仍然时常对立和争斗,这便给了天子从容施展的空间。

    简而言之,朝堂重臣之内必然有天子的股肱之臣,在需要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挺身而出。

    李道彦看出他眉眼间的那抹戾气,便温和地说道:“你要明白一个道理,虽说我们不支持北伐,但是除了这件事以外,我们和陛下称得上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没有天子主持大局,江南各地会顷刻间分崩离析。同样,没有我们的鼎立支持,陛下也无法平衡朝局。”

    “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只能和陛下求同存异,可以有争斗之心,却不能直接掀了桌子。”

    他在说这句话时稍稍加重语气。

    丁会心中凛然,连忙垂首道:“下官受教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