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远见。然而现在有一个一千年后的人出现,还怕将来皇帝没有远见吗?”

    “不错,人最害怕的是没有远大理想,过得浑浑噩噩。我们以前只担忧着国家,却看不见未来。如今见了未来,心中又有何惧?”

    “臣觉得赵骏虽有冒失之处,但他说的话,却还是很有见地。他说范仲淹庆历改革,只知道莽撞,忽视了全天下官员的利益,而受到大家群起而攻。这难道不说明他是一个心思缜密之人吗?若他来改革,岂有不能应全之理?”

    “赵骏若能补全科学体系,我们想办法弥补资源缺陷,只要官家拥有今日这般见识和远见,有官家的鼎立支持,未尝不能引发工业革命,制造出赵骏所言的火器出来,有了火器,还怕辽人和西夏吗?”

    “虽说赵骏厌恶封建体制家天下,可不代表这就一定是落后的。虽然代代不一定有明君,可只要好好规划未来的事情,即便皇帝平庸了一些,国家也能按照秩序规划去发展。”

    “正是,天子不能以一人之力治理天下,不是还有群臣吗?诸多大臣想来应该是贤明的,知道未来的道路该怎么走,充当皇帝的智囊,便能引领国家走下去。”

    群臣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三国演义》开头第一句话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古人早就知道历史是个轮回,但却不知道该怎么跳出这个轮回。

    现在赵骏给出了答案,他们就像是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每个人都有了新的目标。

    然而还是这个核心问题。

    赵骏其实并不是痛恨专制制度,而是痛恨家天下。

    因为他也说了,毛熊在慈父手中曾经绽放过极大的辉煌,从一个农业国短短数年变成世界第一的重工业大国。

    这说明如果有一个有远见的皇帝,带领一帮能臣干将,是可以成就一番伟业。

    只不过赵骏厌恶家天下在于不是每一代皇帝都英明神武,一旦皇帝愚不可及,像宋徽宗那样,昏庸无能玩物丧志,就会导致国家灭亡。

    所以这个问题的核心关键就在于,家天下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而吕夷简和王曾他们就很巧妙地避开,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家天下害怕的是将来皇帝不行,那把这皇帝教会了不就行了吗?

    毕竟赵骏有着未来一千年的远见,一个皇帝能活多少年?

    就像毛熊做的两个五年计划一样,只要能把未来几百年的任务安排好,国家按部就班地去完成,皇帝再昏庸无能,总归能让国家秩序稳定。

    赵祯听了众人的话,微微点头,心里稍微有些放心。

    他刚才其实就是故意这么提的。

    万一赵骏的话真把这些大臣们唤醒,要搞什么像两汉时期霍光之类架空皇帝权力,那乐子可就大了。

    而且还有靖康耻这把剑悬在头顶上,总归是让人难以心安。

    但他不能直接就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因为赵骏说过,大臣们的利益并不一致,只不过他们暂时在赵祯面前抛弃立场,联合在了一起而已。

    如果将来自己做了什么有损他们利益的事情,说不好可能会造成比较麻烦的后果。

    比如把赵骏的事情捅出去,或者在暗中使绊子,阻挠改革发展。

    所以他需要大臣们表个态,也算是一次试探。

    而且赵祯听了这么多天的课,也已经明白了分蛋糕的意思。

    他在考虑未来等赵骏眼睛恢复,并且成功拿下赵骏之后,就开始商议着进行庆历新政改革的事宜。

    到时候他希望赵骏能拿出一个方案出来,看能不能把吕夷简、王曾、范仲淹等人说服,让他们形成一个利益集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