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下来,雨势也没有白天那么大,从大雨变成了中雨,现在已经是小雨。

    偶尔轰鸣的闪电当中,夹杂着呼啸的狂风,让疲惫不堪的宋军更加劳累。

    沿途经过那些村庄,村子里诸多百姓再次又看到了这支军队,很多人已经不再像白天那么畏惧,大着胆子走出屋外,躲在围墙栅栏后面,远远地看着他们。

    借着闪电时的白昼视野,他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来时的宋军气势恢宏,走的时候虽然能够看到他们低着头,一步一步,缓慢地走着。

    但那凶悍的气质,却仿佛更胜。

    “他们怎么这么快回来了?身上都衣衫褴褛,这样子是打了败仗吗?”

    “打了败仗不是这样吧。”

    “不是这样,我以前做过乡军,亲眼看到过当年宋人击败我大辽,打了败仗后就会四处乱跑。”

    “你们看,他们骑了马,还押解了一些俘虏.”

    旷野之上,沿途所过之处,那些村庄的汉人百姓都远远地看着宋军。

    宋军也自然注意到了他们,但却无人过去与他们接触。

    因为狄青来时也曾经想招贴安民告示,可换来的却只是幽燕汉人的远离。

    既然幽燕汉人早就已经没有把自己当成汉人,那宋军自然也就不会再在意他们的目光和想法。

    宋军将士继续前行,经过将近三个时辰的长途跋涉之后,他们总算是回到了广宁。

    狄青几乎第一时间纵马抵达了城外的榆水河畔,此时宋军的船只全都在西岸,东岸的辽军正在砍伐树木,搭建浮桥。

    但榆水可不是一条小河,又恰逢大雨。哪怕他们在上游蓄水,可水流速度还是非常快,因此想要在短时间内搭建出一条可以供数万大军行走的浮桥可不容易。

    就看到辽军已经先建造好了很多艘小船,接着利用船只先运输了大概三四千人过来,他们此刻正在将绳索连接着两岸的树木、巨石固定。

    等绳索弄好之后,接下来就是用绳索固定木板,搭建船只一类的活计,到时候木板船只连在一起,就能够供人过去。

    不过这道工序很耗费时间,辽军中午才发现情况不对,一个下午四五个小时的时间,目前也就处于第二个阶段——利用绳索固定木板,连船只都还没有搭建。

    甚至已经有一些辽军正在试图抢夺宋军在西岸的船只,可一来他们不会操纵,二来宋军从榆关撤出来的部队正在对他们进行阻击。

    双方已经血战过几次,由于大雨导致宋军火器难以发挥出作用,冷兵器作战宋军还是吃了不少的亏。

    “大帅!末将有愧于大帅嘱托,让辽军过河了一部分,末将死罪。”

    负责留守的定海军副指挥使匆匆而来,单膝下跪。

    此刻他脖子用块白布裹着,渗出来的血水把白布染出几抹鲜艳的红色;胳膊也被砍了一刀,小臂上缠着根布条,几根血条子顺小臂直拖到手背上,沿着腕骨指尖缓缓凝聚滴答。

    显然方才留守的宋军已经尽最大努力。

    毕竟在这个时候整个榆关的宋军也就一千人左右,哪怕辽军大部队都在东岸不能过来,可大雨加人数劣势,还是不能阻止辽军。

    “你已经尽力了。”

    狄青看到他的模样,也没有怪罪,目光所及,东岸大量辽军正在蓄势待发。

    辽军不会操纵大型船只,自然就没办法利用宋军的船只运兵,依靠小船每次都过不去太多人,又有宋军阻击,大部队还是被阻拦在榆水东岸。

    然而看目前的形势,估计要不了多久辽军就能够搭建好浮桥。并且辽军除了在迅速搭建浮桥以外,小舟依旧在往对岸运输人马。

    而宋军这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