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因此总结来说,我们的古代数学体系要想完善,数学家们就一定要有探究这个公式为什么成立的探究精神。把数学这个基础打好,根基打牢,才有可能延伸出物理和化学,奠定工业革命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数学、物理、化学水平其实一直都不低,数学领域上刘徽和祖冲之的成就同时期的西方人拍马都赶不上。

    物理方面的天文学,东汉的天文学家刘洪完美地运算出了一归年的时间,还有力学的滑轮、杠杆、车床、水力设施非常齐全,就连载人航空火箭第一人都是明朝的陶成道,至今月球表面的“万户山”都是为了纪念陶成道命名。

    化学更不用说了,火药、石油、制铜、朱砂、炼钢、冶铁等等,在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多有记载。

    那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远比西方领先的情况下发展不出工业革命呢?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就认为,这是中西双方对待科技的差异体现,最典型的就是西方以实验科学法为主,东方则是以实用价值为主。

    比如看到一个苹果落地,牛顿会联想到万有引力。而别人则只会看到一个苹果,然后上去捡起来吃掉。

    这种说好听点是实用主义,说难听点就是缺乏理论探究。人们只看到苹果落在地上,却不知道苹果为什么会落在地上。这对于科学研究是个重要的缺陷,因为科学本身就需要去探索。

    所以赵骏认为,如果认可林毅夫的观点,那么在科学体系上,中国古代就很难形成。

    而且林毅夫的观点也是正确的,中国古代的科学确实只有开始和结尾,严重缺乏中间的推导证明过程,这样残缺不完整的体系,很难把工业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