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道:“这可能吗?岂不是说大宋一年产钢铁要达到以前的百倍以上?”

    “怎么不可能?”

    赵骏笑道:“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1850年,钢铁产量为250万吨每年,占世界钢铁产量的一半。当时世界的生产力已经提高不少,但全世界的年产量也不过五百万吨。在如今这个时期,世界年产量怕是十万吨都没有。”

    这并非夸大其词,而是事实。

    后世网上有人说宋朝元丰年间钢铁产量就已经达到了15万吨。但这其实是宋粉捏造的虚假消息,实际按《宋史》记载,应该在年产约一万多吨的样子。

    要知道根据后世考古学者李京华先生的研究,整个西汉时期的总钢铁产量也才四万多吨。

    直到东汉出现炒钢法,接着唐朝出现灌钢法,一年的产量也才达到三千多吨,大宋就算有黑科技,也不至于夸张到年产十五万的程度。

    所以按照《宋史》记载,大宋年产一万多吨才是正常的现象。

    而当时的大宋已经是全球经济、科技、文化、生产力最高的国家。连大宋年产量都才一万多吨钢铁,全世界其它国家加起来钢铁产量能有个五万吨都是个未知数。

    因此一旦全国各地钢铁厂兴办起来,只需要让钢铁产量达到每年百万吨,就能够实现目标。

    即便每年百万吨跟后世我们年产10亿吨比起来不过是个零头,可在大宋这个时期,五年内做到全球第一,总揽超过90%的钢铁产量,还真就不是在胡说八道。

    “唔”

    众人互相对视,这才明白什么叫工业社会。

    一旦工业化开始,那么以前的任何数据跟工业时代比起来,那都是无数倍的差距。

    “工业化时代之后,先是钢铁产量提升,接着就是钢铁应用于各行各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赵骏说道:“铁路、工厂、船厂这些都是蒸汽机和钢铁产业的大头,归根到底,工业发展离不开衣食住行这四样,所以明年的首要任务是把钢铁产量提上来,同时推进全国招商引资,开办各类工厂的事项。”

    “嗯。”

    大家纷纷拿纸笔记录下来。

    几轮庆历新政改革之后,国家的弊端也慢慢在除掉。

    虽然还有一些患处,但已经好了许多。

    现在的主要发展重心,确实应该放在工业革命的生产上了。

    “京西南路那边的钢铁厂从前年就已经在建设,去年年底正式投产,他们的意思是希望朝廷再拨些款下去,他们想自建铁路。”

    李迪说道。

    “地方官府有主观能动性是好事,这事我会派人去视察一下,如果没什么问题就批了。”

    “好的。”

    “说起来既然进入工业化之后,我们又该成立新的部门了。”

    赵骏沉吟片刻,然后说道:“今年开始组建工业部和铁道部吧,以后这样的事情就由工业部和铁道部对接,不然地方上什么事情都要等政制院批示的话,那效率也太慢了点。”

    以后像这样的事情肯定会越来越多。

    政制院就这么点人手,主攻方向肯定也是国家发展战略,不能地方上申请汇报还要他们批示,还是应该有直属部门管辖。

    “那筹备这两个部门的建设让老夫来吧,老夫年纪虽然大了些,但也想为国家发挥点余热。”

    吕夷简一点都不想放过抓权的机会。

    赵骏瞥了眼就说道:“王相也是国家栋梁之才,这事就交由吕相和王相一同协办。”

    他可不想让吕夷简多掺沙子。

    由于吕夷简以前就管人事,大宋五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