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来,露出讨好的笑容道:“客官,远道而来,若是饿了,小店有茶水、糕点、饭食,应有尽有,还有海外来的新胡椒炒菜哦,知院最喜欢吃这个。”

    “胡椒炒菜?”

    年轻人听到这句话,顿时来了兴趣,闻着饭铺里传来的香味,就说道:“父亲,我刚好也饿了,我们进去吃饭吧。”

    “好嘞,客官里面请,是一楼大堂还是二楼靠窗?”

    “二楼吧。”

    “掌柜的,客官两位。”

    店小二呐喊着。

    饭店来来往往,进进出出,店外摊贩林立,人潮涌动。

    父子二人被引到了二楼靠窗边。

    点完菜后,年轻人望向窗外,在高处更能看清楚此时汴梁的风景。

    他看到在北面有一栋高楼正在竖起,约有五层楼高,除了七层的繁台寺塔以外,这已经是最高的砖楼了。

    而且它外面涂了红漆,造型并非方方正正,而是圆形筒子楼设计,上面还有斗拱飞檐,打眼一看,还以为是相国寺的庙堂,可又完全不一样。

    “当世,看那边。”

    中年男人忽然指着远处连排数栋的高楼,感慨道:“是樊楼,当年为父还带着你来过,却又很快走了。”

    “是啊,当时孩儿差点酿成大祸。”

    年轻人感慨。

    他正是冯京,时隔九年,再次回到汴梁。

    中年人便是冯式,他说道:“此番回东京是为了参加科考,这段时间伱可以在家中的店铺读书,也可以出去游玩找找同窗,但切记谨言慎行。”

    “是。”

    冯京应了一声。

    当年他被父亲带着离开开封,回到老家广西滕州之后,就开始发奋读书。

    过了几年冯氏的生意有所变动,就落籍去了湖北鄂州。

    他在鄂州继续读书,准备科举考试。

    结果冯式打听到朝廷最近几年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已经在科举当中加入数学,而且有风声会加入化学与物理。

    但冯京之前并没有读朝廷开设的公办学校学习数理化知识,这显然可能会造成以后他考不上进士。

    所以原本冯式是想让冯京再沉淀几年,把学识弄得扎实一些再考科举,现在也不得不提前参加科举,免得将来科举加入化学和物理,他考试失败。

    幸好作为商人家庭出身,冯京对数学颇有研究,因此哪怕现在科举又加入数学,以他目前的学识水平,应该也没什么大碍。

    父子二人又聊了一会儿其它的事情,冯式是做茶叶生意,每年往返于开封和鄂州,倒是习以为常。

    冯京则是十分好奇,感叹于这短短九年时间,开封府如此大的变化。

    正在这个时候,楼下蹬蹬蹬上来个孩子,身上背着背包,手里摇晃着一张叠起来的大纸,喊道:“卖报卖报,朝廷又有新政了,朝廷又有新政了。”

    “什么新政,快给我拿一张。”

    “我也要。”

    “来,给你五个铜板。”

    二楼的顾客们听到报纸,马上就纷纷购买起来。

    最近几年报纸的价格也下降了不少,从最开始的十多文,现在只要五文钱一份。

    目前不说京畿路,整个河南都是报纸的覆盖范围,开封周报如今也变成了大宋日报,在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都有分部。

    百姓们看报的热忱很高,即便是贩夫走卒,也时常会买一份。有人关心国家大事,有人喜欢看里面的小笑话,还有人喜欢看里面的诗词歌赋,以及连载。

    等报纸允许私人开设之后,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