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修建好了,河道也扩展了,厂房也建得差不多,而且还准备了大量冶炼设备和工具。

    四月六日,武安县县城外,武安县令韩公彦以及负责这次建造的技术官员蔡质早已经等候。

    赵骏的徐徐到了近前。

    大小一众官员连忙上去说道:“见过知院!”

    “嗯。”

    赵骏下了马车,点点头道:“谁是蔡质。”

    “下官在。”

    武安坑冶铸铁监知监蔡质连忙上前说道。

    此人的曾祖父蔡绾曾经在宋初就是武安苑城三冶使,算是祖上专门负责冶炼制造。

    “武安炼铁历史发展很长,但这一次是炼钢,你有没有信心啊?”

    赵骏笑着问道。

    “下官定万死不辞!”

    蔡质忙道。

    “嗯,介绍一下情况吧。”

    “是。”

    众人就边走蔡质就边说。

    武安炼铁历史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以木炭为炼铁材料,后来鼓风机发明,就以煤炭炼铁。

    只是煤炭含杂质颇多,主要是硫、磷,导致质量不佳,所以大宋的铁器质量不是很好,史料记载“极脆易折”。

    贾昌朝就曾经说过“造之不精,多脆状”。

    没办法,其实到宋朝以后,煤炭就已经成为了主要炼制方式,木炭的成本还是太高了,就必然会导致质量下降。

    不过赵骏的贝斯韦空气炼钢法却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加入空气,将铁水中的硫和磷氧化成易于分离的氧化物,从而降低铁水里面的硫和磷,让铁变成钢。

    事实上贝塞麦转炉炼钢法和贝斯韦空气炼钢法本就是相辅相成,一个是能大幅度提高炼钢效率,另外一个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钢铁质量。

    眼下赵骏通过几年的试验,已经制作出了适用于这两个办法的钢铁转炉,现在正是开始大幅度制造的时候。

    一行人很快来到了钢铁厂,此时钢铁厂是建立在原来的冶炼厂上,受限于发展水平,肯定不是后世那种钢铁厂房,只是用夯土墙和砖头垒砌。

    甚至还有一些高炉直接就在室外摆着,下雨天的时候也只能用棚子遮起来。

    看着很粗糙很简陋,但这已经是现在最好的炼铁厂。

    赵骏到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已经搭建好,他环顾看向四周,炼铁工艺依旧是宋代的高炉炼铁法,用耐火的黏土制作成高炉,在里面通过煤炭炼铁。

    他之前用木炭炼出正常的铁,再用唐代的灌钢法弄出大批钢,然后再倒入模具当中,制作出转炉出来。

    整个过程在宋代的工艺完全不成问题。

    毕竟宋代的模具制造工艺别说是转炉,就算是几吨重的铁人都能制造,并且还栩栩如生。

    而且贝塞麦转炉的工艺也并不复杂,其实就是一个大钢炉,两侧装上杠杆轮。

    炼制的时候将熔融状态的铸铁从上方倒入转炉中,然后通过底部的特殊管道向内部注入加压的热空气。

    热空气穿过铁水,燃烧掉铸铁中的碳和其他杂质,使其变成钢。

    至于贝斯韦空气炼钢法就更简单了,把原来的黏土耐火砖加入石灰石就行,完全没什么技术难度,缺的是被人发现方法而已。

    赵骏那么久才把东西搞出来,主要是他之前老早就离开了开封去地方巡视,于宝元二年年底才回到汴梁。

    搞那个小钢铁厂只花了几个月时间就把原理和工具全都制造成功,完全没有难度。

    此时一切准备就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