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疑他的专业,赵骏当时就急了,说道:“我可是人大历史系毕业的,不喜欢归不喜欢,但课还是认真听了的,您不能质疑我的专业性。”

    “那我考考你,你知道赵祯是谁吗?”

    晏殊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话很大胆。

    当着皇帝的面前直接说皇帝的名字。

    但宋朝的文人向来都很大胆,何况这也是特殊时期,没有办法,连赵祯脸上都没有任何不满的情绪。

    赵骏笑了起来:“宋仁宗啊,他算是宋朝为数不多的好皇帝了,是历史上第一个以仁为庙号的皇帝,在他手里,宋朝经济、政治、文化都达到了巅峰。唐宋八大家有六个出于他朝,人才济济,苏轼曾经说过,仁宗一朝出的人才够子孙三代用了。”

    宋仁宗?

    原来朕将来的庙号是仁宗?

    赵祯心里想着。

    晏殊好奇问道:“唐宋八大家是?”

    “明朝初期的时候选的,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赵骏侃侃而谈道:“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所以被评为唐宋八大家。”

    “哦。”

    晏殊点点头。

    赵祯他们则默默地将名字记在心里。

    欧阳修他们自然知道,天圣八年甲科进士及第第十四名,如今的学士院宣德郎,目前任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

    说起来晏殊还是欧阳修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当时评价欧阳修说不给他夺魁,是因为他的文风过于锋芒毕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所以才把他的排名压了压。

    现在看来他果然不负众望,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他的名字。

    至于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他们却是不知道,也许是以后才会出现的人物,不过并不妨碍赵祯把他们的名字记住,将来兴许能够见一见。

    “三苏王安石曾巩这些人都是宋仁宗中后期比较出名的文人,是宋仁宗晚期到宋英宗和宋神宗时期非常活跃的知名人物。”

    赵骏觉得现在眼瞎的时候能有人陪自己聊聊天也很好,因而知无不言地说道:“特别是苏轼和王安石,苏轼的诗词是北宋一绝,堪称豪放派第一。王安石则是继承了范仲淹改革之志,在宋神宗时期进行了王安石变法。”

    范仲淹改革?

    王安石变法?

    众人一头雾水,范仲淹他们自然知道,现在的开封府尹,他将来会进行改革吗?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宋仁宗一朝,到宋神宗时期,文风非常昌盛,诞生了很多大文豪,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能与唐朝并列的时代。”

    赵骏继续说道:“当然,也只是文化和经济还可以,军事上就差很多。”

    晏殊自动忽略了那句军事上就差很多,回头看了眼赵祯他们,满意地说道:“那看来宋仁宗是一位优秀的皇帝啊。”

    “差不多吧,算个明君。”

    赵骏又补了一句:“不过我很想打他。”

    “额。”

    晏殊和赵祯他们给听懵了,既然是好皇帝,为什么想打他呢?

    “为什么想打他?”

    晏殊问。

    赵骏就说:“他那一朝都出了一堆写宋词的高手,什么晏殊、苏轼、柳永、欧阳修、晏几道、范仲淹,离大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