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好看看海陵那边的情况。

    午宴结束,赵骏再次启程,从湾头镇走岔路水道入长江口,再南下杭州。

    又是十日后。

    傍晚时分,临平镇,正是四月初夏,距离杭州已经不足二十里路。

    京杭大运河上,两艘大船徐徐南下。

    从寿州到扬州二百多公里路程只需要五日,但从润州(镇江)到杭州二百七十公里,却走了十日。

    这是因为寿州到扬州路程其中大半都是淮水,顺水的情况下船速极快,能达到每小时十多公里,几乎一两天时间就能从寿州到楚州。

    而到了楚州南下有一百公里左右的运河路段,运河水流速度比较缓慢,在没有沿岸纤夫拉的情况下,只能做到每小时四五公里,光从楚州到扬州就花了差不多三天时间。

    可润州到杭州这段全是运河,每天走十个小时也就四十来公里,有的时候遇到堵塞或者比较糟糕的天气不好行船,耽误时间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从宋明清时期,多有记载从杭州到汴梁,船运基本上都是在十五到二十五天内。而从杭州到北京,则要五十多天。

    已是四月底,接近五月,天气愈发炎热,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能看到镇子外沃野千里的农田。

    农田郁郁葱葱,稻苗在风中摇曳,偶尔还能听到青蛙呱呱的叫声。

    跟北方目前正处于稻麦交替种植的农业革命不同,南方在宋真宗时期就完成了占城稻与本土稻之间的交替种植,因此南方基本上都是水田。

    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正是大宋的粮仓,这里到处都是四溢流淌的小河、遍布旷野的湖泊,以及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渠。

    在它们的滋养下,旷野里密密麻麻的农田飘着淡淡的稻花香味,浑浊的稻田里,时不时有田鱼翻腾。

    赵骏已经很久没看到南方这般美景。

    上次见到,还是前年从大学毕业回家,之后在前年下半年又离家北上找工作,没有找到合适的,就想考公,于是才去参加支教,希望得到考公后的优待。

    这样算来,他已经两年多没有见过父母,也没有见过江南春色。

    就是不知道在南宋祖先迁徙去之前,湖南那个山窝里,是不是早有人在居住,有没有那个令人朝思暮想的小村庄。

    “知院,前面码头。”

    江大郎注意到前面临平镇子码头上有一大堆人在那站着,想来应该是两浙路的一票官员。

    毕竟他们经过润州、常州、湖州等地的时候,地方官员不可能不知道,只是赵骏拒绝了一切地方官员的应酬,径直前往杭州,所以才能这么快过来。

    但地方官肯定会派快马先一步去两浙路报信,所以两浙路四司衙门那边自然会有所反应。

    船只缓缓抵达了码头。

    码头上两浙路转运使张夏、按察使王雍、提点刑狱李柬之、发运使许元等一众四司衙门大小官员二三十人涌了过来,向赵骏拱手行礼。

    “参见知院。”

    “免礼。”

    赵骏下了船,扫视一圈,问道:“李柬之何在?”

    “下官在。”

    靠前面的一个中年官员走出来,向赵骏行礼道:“见过知院。”

    “呵呵。”

    赵骏上前笑道:“听王相说你德才兼备,是难得的奇才,未来成就不可限量啊。”

    这句夸赞显然有另外的含义,众人看向李柬之的目光顿时变得不同起来。

    听说李柬之的父亲李迪被政敌吕夷简赶出朝廷,后来抱紧知院大腿,现在已经坐稳了刑部尚书的位置,深得知院器重。

    现在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