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骏笑道:“是件好事,最近的风声你知道了吧。”

    李迪想了想道:“是准备改制的事吧。”

    “嗯,如今官场混乱,上下级之间不明确,甚至很多人连自己上司是谁都不知道,这严重阻碍了施政。”

    赵骏点点头道:“因而我已经奏请陛下,进行改政。将来大宋要采取一院多部制,以政制院为首,下辖多个一级部门,如六部,再分三司,增设其余部,统率诸多官员。”

    果然要分三司。

    李迪心里想着,这件事最近闹得沸沸扬扬,三司使程琳在今天早上朝会上还询问过,但官家以正初步商议,还未确定为由拒绝透露内情。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官场改制是确定的事情,那么这就意味着权力再一次洗牌。

    他能够从中捞到多少好处呢?

    李迪没有立即开口询问,而是耐心地等待着赵骏的下文。

    因为赵骏今天既然叫他来,而且透露了这些秘密,那就说明自己在里面一定能有它的用处,所以无需心急。

    果然。

    就听到赵骏说道:“第一个改制的将是刑部,这个部门以后的作用就将是制定法律,以及协助置办各部门规章制度,乃是专于司法刑律的部门。大宋要成为一个以法治国,有法可依的国家,刑部必不可缺。”

    “哦?”

    李迪沉吟道:“若是专门成立一个部门来进行法律制定的话,那是否意味着这个部门以后随时需要更改法律?”

    “不错。”

    赵骏很满意李迪的敏锐程度,笑道:“法律也有不适用的时候,随时做出更改,也是为了适应于当下。只是法律更改肯定是件严肃的事情,除了刑部内部以外,也要经过政制院,包括任何制度,都要经过政制院审查。”

    李迪毫不犹豫地说道:“这是自然,政制院既然要统率百官,统领诸部,核查一切制度,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刑部先改制,对各部们制度规定,都要定下章程。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后各部将严格按照制度履行,务必要做到施政快,效率高。”

    赵骏就说道:“如今刑部尚书夏竦,这个人我不太满意。李相曾历任地方、通判、史馆、盐铁、监税、知军,多有政绩,且对三司、军事、税务、法律多有精通,所以我想把这个差事交由李相来办。”

    李迪也没有推辞,直接说道:“谢知院信任,只是如此大事,光我一个人恐怕力有不逮。”

    赵骏笑道:“放心,你任刑部尚书之后,可以拟定名单,不管是闲散的还是在其它各部任职的,你若觉得可以帮助你制定法律,便将名单交到政制院来,由政制院帮你调动人手。”

    “多谢知院。”

    “李相可知,这次改制官家与我都非常重视,其中出色者,将加衔政制院观察候补同知,将来院中有缺,将优先递补,而此次刑部,因职责重大,便加此衔,以示地位略高于诸部。”

    “若是如此,那就拜谢知院提携。”

    李迪大喜。

    他以前就是宰相,自然希望能重登高位。

    但如今吕夷简不仅没有被罢相,甚至还更进一步,入了权势更大的政制院。

    显然若非赵骏把他提回来,怕是以后连回汴梁的可能都没有了。

    本来政制院成立之后,倒也想过能不能入政制院,可惜的是官家说政制院事关重大,其中里面有人退位,否则绝难进去。

    因此倒也只能暂时偃旗息鼓。

    不过他投靠赵骏,不就是为了进政制院吗?

    显然他深谙离权力中心更近的人才能拥有权力,所以才上赶着巴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