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名字,似乎在春秋时期是一位很出名的人,是为……管子。

    风允也就记得这么多了。

    这人的思想,让风允诧异,或许只有这样不同与世的人,才能成为子吧。

    所以,他真的是那位管子?

    他在思索废礼而独政?

    一上来就问这样的问题,这管仲也不是屈居人之下,郁郁而为的人物。

    风允思索一番,想回拒,不想影响管仲自己的人生,但又想到,他穿越而来就必定会影响这个世界,只要在这个世界现存的规则内,何必顾忌这么多。

    随即沉吟,以大周的角度道:“你说商朝的制度,与现在的礼制作比,孰优孰劣?”

    管仲不假思索:“如今。”

    风允又道:“那如今的礼制可以商朝的影子。”

    管仲:“有,但并不残暴,反而是君子之治。”

    管仲说这话时,是以士族的角度所说,风允观察底下听讲的人的表情。

    那两位公子点头,与管仲的想法一致。

    但风允却看出不少庶民眼中的麻木,更甚者嗅之以鼻。

    风允想起自己之前在内室看过的一本出仕必看书,道:“读过《九刑》吗?”

    《九刑》,大周礼制下的刑罚。

    在刑罚方面,西周除沿用夏商时期的墨、劓、剕、宫、大辟五刑外,还增加四种刑罚,即流、赎、鞭、扑。

    流是流放,赎是用钱或事物赎刑,鞭是用鞭子打,扑是用木板打。

    一共九种刑罚。

    管仲点头:“看过,也思考过。”

    管仲看来是有备而来。

    风允笑道:“你对比商朝与如今的制度,再看两个朝代的不同,就有答案了。”

    商朝的刑罚,是除了天子外所有人都有严厉的惩处,而西周,庶民不尚礼,唯有刑,士大夫却多了一个赎罪的“刑罚-赎刑”。

    所谓的君子之治,就是指赎刑,但,这和堪堪果腹的庶民没有关系。

    管仲恍然大悟,正欲说出口,但突然顿住。

    他也不是蠢货,一些话知晓就好,不必说出来——西周的仁慈是给士大夫的,但这绝对是危险的,民可以有刑,但不能只有刑。

    管仲陷入了思索,他看向风允时却眸光微动,认为风允和他是一样的人,是真正的有识之士,他紧忙问道:“除了刑,还能给他们什么?”

    他们-庶民。

    风允望向远处,管仲跟随着望去。

    却只看见井边的溪水,溪水流去,向着城墙而去,最终汇入城外的护城河当中。

    “这溪水流逝,你可知道溪水的尽头?”

    管仲呐呐:“这条溪水汇入大庭河,再过几道弯,几个小国境内后,最终注入苗方国苗水,分入山岭,化作无数小溪。”

    管仲明白了。

    “夫子是说,欲知民之需,须随民之行?”

    风允点头。

    “轰隆!”

    一声雷鸣,预示着夏季末尾的最后一场雨水。

    “秋快到了,且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