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道,护人族之命脉,开人族之天地。”

    老子闻风允之言,幽幽而望,远方天地,那是宗周、成周、是此时的天之所在。

    “吾不欲出仕君王,但心中圣道却不可辜负,唯有效仿先贤,开拓人族之天,为人族寻所需之法啊。”

    大周倾颓,将倒之势。

    老子看得清楚。

    他心中对大周,也无希望,顺应天时,万法自然,顺天却也并非一味迁就,人族之心,也有激昂之处。

    “不知风子可有抉择了?”

    与风允聊了这么多,老子也不再铺垫,直接询问:“道就在你我眼前,不知风子如何选?”

    道?

    风允恍惚。

    是啊,道就在眼前,如此大势已到,昆仑之地已经给出了预警,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抓住此次大势,顺势而利人族,这可成道。

    如何利人族呢?

    是大是小,是功是败,皆看他们的抉择,与行动之作为。

    这不由让风允想到了一个人。

    一个来自后世的圣人——王阳明。

    “惜哉啊!”风允感叹一声,其言随风而远。

    “吾有一故知,比余长,闻其名声时,却知晓了三个成圣的道理,此时正合老聃先生与允之境遇。”

    “哦?”老聃好奇。

    而随着两人的论道,周围之人,都在耳闻。

    或是在雪地盘膝而坐,继续参悟之前所见之道相。

    不去理会这些人,风允此时,只有与老子论道。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哦!”老子眸光一亮,喜而抚须道:“却是圣人道,不知此友名何?”

    风允目缓,轻声道:“王阳明,以心为学。”

    “心学……”

    或许是风允有意为之,周遭之人却是不能听清这三个圣人语。

    老聃抚须,莫名风允之举。

    风允只道:“圣人道,此时却不易传之,需诸子自悟。”

    “诸子……”老聃扫过那参悟道行的众人,缓缓颔首。

    “却可为诸子。”

    说罢,继续望着风允,最先之问,风允如何抉择,他还没有得解。

    风允望向东边,海浪不绝。

    “不破不立,与其等待坍塌之日,不如在苦难中磨砺人族,以灾厄养英雄,诞育气运之子,到时面对终决之日,也能有力挽狂澜之可能。”

    这是风允的抉择。

    老子似早有猜想,此时得证,笑语道:“确是风子之性格,但,风子如何不自己去处理。”

    “以风子的天资,近圣将破,而所谓半圣、亚圣、至圣,也不过是刹那之间,那时,未尝无抵挡天地大势之能。”

    风允摇首。

    “天地人之灾厄,无穷尽也,人族唯有自强不息,方能长存,允的出现是一个特例,但允希望为人族留下一份底蕴,能让每一代,都能出现这样的特例。”

    “所以,允需做的,是趁着尚存之岁月,让人族亲自去历程,而不是等待单独之人,救世而前。”

    老子赞赏,也期许。

    “或许老夫,也能走这样的路,但却不是风子的方式。”

    老子指向东边。

    “风子是欲往东吧……那老夫就往西去,各尽其能,为人道而行。”

    如此,两人的抉择,都彰显而出。

    “往西……”风允对老子行礼。

    “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