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唐剑秋将整件事情前因后果全都向朱由校说明,没有丝毫隐瞒;

    每每说起这件事他都义愤填膺,由此可见他有多气愤;

    朱由校听后眉头紧锁着,似乎不敢相信竟有这么一桩事,可谁曾想承宣王居然恶人先告状,还说是咸宁县的灾民率先引发暴动!他那侄儿也是情非得已之下这才出手管制;

    很快的,优势便向承宣王这边靠拢,朱由校也因此信服;

    朱由校觉得慕容璟此举或许确实有些不妥但没有不当之处,于是希望唐剑秋可以不用再深究。

    唐剑秋见状连忙道出事情原委,并控诉了慕容璟所犯下的种种条例。

    “陛下,这是咸宁县所有百姓写下的万民状,还请您过目,里面所写的桩桩件件皆是当地百姓所写的诉状,

    慕容璟道行逆施徒害百姓已是千夫所指人神共愤,何况还残忍杀害阿吉一家,若不除于畸形又怎能昭告天下以正朝纲?

    臣以为陛下需仁政抚慰百姓之心,才能统御国家之势,镇四方之势,唯我大明,保持稳定故本方为当下正道!”

    唐剑秋所言句句属实,想到那贼子做的那些就义愤填膺,实在是叫人天理难容!

    朱由校似乎是对唐剑秋说的这些有些感触,便是开口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唐爱卿,那依你之见,何为规矩?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之间又该选谁?”

    “若是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中臣甘愿选择后者,风调雨顺是老天爷的意思,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而我大明王朝的规矩是皇上定的,皇上既天贵,圣上必是规矩!

    臣所上述皆无半点虚言,陛下您仁德,求皇上成全!”

    说完,唐剑秋对着朱由校用力一拜,那抹鉴定而又铿锵的眼眸随着他身上散发的正气而扩散;

    朱由校先是迟疑了一下,本来有所纠结的他听到唐剑秋这番说辞有些感触,因此应允了下来;

    “既如此,就依唐爱卿所奏。”

    “皇恩浩荡!臣谢陛下恩典!”

    唐剑秋是可以松一口气了,可承宣王却有些不服,他正要张嘴说些什么朱由校却示意不用说了,暂且让他们两个退下,他还要去搞木雕。

    纵使承宣王有再大的不满也不敢说个不字,也只能把一肚子怨气憋在心里,就怕引的龙颜大怒;

    唐剑秋略显安心,如此一来倒也不算辜负小梅一家枉死的冤魂,可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得罪了承宣王。

    承宣王看唐剑秋的眼神也变了,像是看到了杀复仇人一般,恨不得将其抽筋拔骨!食其血肉!

    他发誓,只要有一天他抓到了机会一定要让唐剑秋好看!为他的亲侄儿报仇!

    临走时承宣王还不忘放下狠话:“唐剑秋!给本王等着!”

    承宣王愤恨离去,两人就此算是结下梁子了,最终不欢而散;

    然而,此事刚画上一个句号又一桩事情落在了唐剑秋身上,而这桩事相对而言较为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