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三天。

    营区的五杆队旗,一点点升高。

    同样在升高的,还有48名消防员的眼界。

    这几天,方淮利用伤员紧急医疗,快速抢救落水者,打捞沉船,楼顶上空救援,孤岛空投,山崖复杂地形救援几个科目,迅速完成了大家对空中增援力量的把握。

    每个人,都在不断复杂的形势下,体会到空中增援的好处。

    其中,也有理论课。

    方淮在第二天晚上,亲自上手,讲解了空中救援的几大妙用,和直升机的一些劣势,包括无线电通讯,导航和限制,大家结合这两天的经历,吸收得明显快多了,积极性也很高。

    课后,给了他们一个分组讨论的课程。

    四道讨论题。

    第一题:一个占地13公顷的景区林地失火,利用可能有的应急力量,做出应急方案。

    第二题:15万人的县城突发24小时累计降雨量平均超过150毫米的洪水,可能发生哪些灾难。

    第三题:某地发生7.0级地震,写出所有可能用于地震救灾的救援设备,和设备可能产生的作用。

    第四题:一艘载有137人的航班起落架收放失效,飞机将强行迫降,进行请做出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的应急预案。

    这一题,引起了林冲的兴趣。

    98年上海虹桥MU586,他自然知道。

    甚至,引起了他的思考,一向话少的他,竟然也参与进了讨论之中。

    大家更是对题目非常感兴趣。

    对直升机救援的了解,让他们的思维也开阔了,大家集思广益,许多人还提起了一些自己见过,或者听说过的应急装备。

    国外的PVC充气水屏障,自动充气的水下救生气囊,充气隧道…

    不知道咋的,因为老提到充气的东西,一些人聊着聊着,声音开始变低,笑容也开始古怪起来。

    当然,也有钢铁。

    水电部队最新的一体式重型救援桥梁,他们在灾区的时候,也曾听说过,一道桥,两三个小时就可以架设完毕,能供货车通过。

    只是,因为太过笨重,长度还不太够,只有20米,但技术已经起步,想必日后会和消防的云梯车一般,越来越长,达到35米,50米,甚至百米。

    作为士兵,还有几个基层军官,都是第一次干这种规划预案的事情,方淮不需要大家规范格式,也不需要整体的预案,只提想法。

    你补充一句,我补充一句,一晚上,讨论空前热烈。

    方淮不止是教会了他们利用直升机,还给他们打开了眼界。

    大家从一开始的旗语都不会挥,到后来几个士兵聚在一起,居然能利用自身见识,拼凑出几套像模像样的方案。

    胡培洲挨着看了,其实还挺完整的,还有一些怪招,比如大地震时,采用大口径钻机开辟地下通道,给埋在地下的被困人员续航生命等想法。

    可行性先不说,但,有些东西,确实让他眼前一亮。

    讨论的结尾,方淮给每个方案做了评价,并且集合大家,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从你们几乎所有人的方案里,都看到了一个共同词汇:突击力量。

    谁是救援的突击力量?理应是我们!

    这些天,我老听到你们说,特种兵,大家应该很向往特种兵吧?

    不过,在如今这个时代,杀敌战斗,远远没有救援战斗多!

    杀敌谁最强?恐怕解放军,武警,谁都不服谁。

    但救援的王者,舍我其谁!

    应急救援现场,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