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感觉消防生活,苦吗?”

    “不苦,都习惯了。”

    “每逢灾害发生,你们就得出动,会害怕吗?”

    “怕,每次哪里下暴雨,天特别干,清明,春节,都会怕,怕洪灾,怕着火,不过真的发生了,要去救援了,就不会怕了。”

    “作为特勤队,平时经常这样出外支援灾情救援吗?”

    “这是难免的,一些中队没有特勤车辆和装备,有些特殊情况,只能我们去,不过这是我们的荣耀,我很自豪能在特勤服役。”

    “听说这次地震,你们去了汉旺,也去了北川。

    “救援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危险,你们有给家里留遗书吗?”

    “遗书一直都有的,消防平时就有留遗书的传统。”

    “伱有吗?”

    “以前没有,我们有个战友前一阵牺牲了,就有了。”

    “牺牲了?是你们中队的战友吗?”

    “对,四月的一场火灾…我们很想他。”

    这个问题,采访到了内心情感比较丰富的叶加洪,他低沉的语气,让任记者长呼了两口气。

    于是,换了个人采访。

    “…你觉得你们在汉旺和北川地震救援中,是否利用了你们平时所学的技能?”

    “…”

    任记者大都找老兵和干部采访,因为他们说话稳重一些,问问题时,虽提到了北川,但作为一个成熟的记者,即避开了唐家山的情况,但以后如果报道到这支关于唐家山的消防部队,他们这则报道,也详细记录了大家当时的心理状态。

    但问到这个对中队还挺关键的问题,好死不死地问到了讲话不太上台面的赵金成。

    他感觉不能说是,也不能说不是,于是直接沉默了。

    好在,这是采集素材,不是直播。

    曹毅重新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是肯定的,但还远远不够,受限于路况和时间的紧迫,前期,我们的很多装备没有进来,非常遗憾。

    但是我们下一步的训练计划,就是力求更好地克服这些问题,充分发挥我们部队的战斗力,不让遗憾重演。”

    任记者满意地继续采访了,接下来问的,大多是一些关于生活方面的问题。

    救援结束,采访也结束。

    把中队的录像备份给了任记者以后,她说想跟台里汇报,申请做一个消防的专题。

    今年抗震,14万解放军武警部队前后进了灾区,消防一万三千多人,刚好十分之一,且在救灾中发挥了更具专业性的重要作用。

    消防部队的级别不高,左右不过是个正军级单位,在这个时代,于顶层媒体的出镜频率也并不多,大多都是出现在省级媒体及以下,针对一些灾害事件的访问。

    他们,应该被更多人铭记。

    但这样一群值得被铭记的人,此刻,却只想着赶紧去乐旺镇那边看看。

    一声令下,战士们匆匆把灾民安置上车,继续出发。

    任记者带着摄影,在路边,拍下了最后一个匆匆远去的消防车镜头。

    “这是一支与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的部队,他们是卓越的军人。”

    她对着收音话筒,这样说道。

    ……

    回去的路上,雨,已经渐渐停了。

    “谢谢你们咯!”

    “谢谢,谢谢!”

    简短的几句谢谢,老百姓们下了车。

    车上,老百姓们还是有一些抱怨的,因为他们被困好久了,但一直在冷风里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