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亏本做生意,那不是长久之道。

    像是CH-53就是一款可以媲美波音CH-47的产品。

    甚至一年生产50架也不算速度慢了。

    “除此之外,它是没有办法在高原上使用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影响。”

    “领导,如果未来三年的采购数量可以去到500架,那么我可以现在就给出回复,1亿元一架的价格是没有问题的。”

    “这种情况下人家还要1.2亿美元一架。”

    但是人家的产品都已经拿到帝都航展上面展示了,互联网上也有大量的相关新闻,你就是不相信也不可能了。

    特别是西科斯基的创始人还是北极熊那边移民过来的,跟波音的关系就更加不可能和谐了。

    米-26大力出奇迹的搞成了世界最大的重型运输直升机,但是实用性非常的差,相关部门肯定不会考虑的。

    这就让西科斯基的人更加不满意了。

    “其他一些零件也都是专门为这款产品开发的,各种模具的投资就超过10個亿。”

    相关的一些参数也对外进行了公布。

    作为波音在直升机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西科斯基的人自然也关注到了这款产品的情况。

    “曹总,您这提前安排团队对标西科斯基的CH-53来开发传统布局的重型运输直升机,算是完全将相关部门的意见给预料进去了。”

    “所以如果相关部门的采购订单是个位数的话,那么我们的售价可能会比CH-47更高。”

    “在这段是时间内,你们就不要在鲲鹏的采购上面说三道四了啊。”

    鲲鹏重型运输直升机的出现很是突然,之前肯定是没有这方面的预算的。

    “但是如果一次性能够订购50架,那么我们的售价可以下降到3个亿。”

    不过,相关部门的人倒是确实很快就找到了启明星科技那边,提出了他们的要求。

    “后续的其他型号,主要就是围绕着这三款产品来展开,不会轻易的再搞新的平台了。”

    该卖惨的时候肯定要卖惨。

    实际上哪怕是1.5亿元的售价,如果能够卖个五六十架的话,最终也不见得就是会亏本。

    “但是之前引进的几架北极熊米-26,虽然载重量非常的优秀,可是续航里程太短,太过于鸡肋,所以一直都没有用起来。”

    “我们就先使用了啊。”

    毕竟生产这种产品不可能跟汽车一样大量生产,一年能够产个100架,其实就算是很高产了。

    “所以即使是北极熊自己也没有装备太多的这款直升机。”

    “数量很少的时候,伴随着数量的增加,摊销费用可以快速的下降。”

    采购1架跟10架是一个概念。

    伊万丘克对全球各国的直升机技术水平是有非常清晰的认知的。

    “曹总,虽然鲲鹏的各项性能非常的不错,但是三年500架的采购数量还是太多了。”

    别看CH-47和CH-53都是重型运输直升机,但是在美利坚相关部门那边的采购数量却是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曹阳肯定是要先放一个高价出来,然后再慢慢的谈。

    甚至就是卖3个亿元一架,也是有不少的国家有兴趣的。

    毕竟相比美利坚的CH-47,3个亿人民币的售价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慢慢的,大家开始进入到了正式的价格谈判了。

    大家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

    如果海上和陆地都非常适合的话,到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