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那些大型芯片企业相比,南山半导体还是很薄弱的。

    到现在为止,南山半导体的员工数量只有一万多人呢。

    虽然每个月都在快速增长,但是跟芯片巨头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这却是一个问题,我们的人事部也已经想尽办法,岭南理工大学的半导体学院也是每年都在扩招,甚至广工也专门开设了半导体学院,可是还是没有办法满足需求。”

    “下一步我们会想办法从应届大学生当中选拔一批跟芯片有一些关系的专业的员工,送到各个工厂里头加速培养,看看能不能以老带新的方式,加快人才的培养速度。”

    “同时我们也会进一步的加大从海外招募人才的方案。”

    “考虑到部分人员不愿意来华夏上班,我准备在美利坚、东瀛和德意志都成立一家分公司,专门负责芯片设计相关的业务。”

    “至于芯片封测方面,我专门安排人员去东南亚挖人,那里倒是挺多封测相关的人才的。”

    “并且这些人的薪酬不算是特别的高,我们挖起来也没有太大的压力。”

    章京自然也是已经考虑到了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特别是新工厂已经奠基,各项人员配置需要提前开始考虑了。

    对于年轻的南山半导体来说,这个压力还是挺大的。

    “我也会跟比亚迪半导体和华威海思那边沟通一下,看看他们能不能支援我们一批技术人员。”

    作为南山半导体的合作伙伴,曹阳觉得有必要把比亚迪半导体和华威海思的力量给利用起来。

    这些企业比南山半导体更早开始搞半导体,人才紧张的局面要好很多。

    “有机会学习28纳米的芯片技术,我觉得他们应该有兴趣的。”

    “不管是对于比亚迪半导体和华威海思来说,还是对于他们的员工来说,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一个双赢的机会。”

    章京倒是不担心比亚迪半导体和华威海思把南山半导体的技术给学走了。

    掌握了芯片设备产业链,章京根本就不担心国内其他的半导体企业会成为自己的对手。

    甚至就是现在的行业老大中芯,他都已经不认为是自己的对手了。

    南山半导体已经开始将竞争对手的眼光锁定在了台积电、三星、联发科和高通、英飞凌等企业。

    国内其他的竞争对手,曹阳已经不是太放在心中了。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可以尽快的试一试。”

    章京显然也觉得曹阳的这个想法还是有可行性的。

    大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竞争对手,但是更多的是合作伙伴。

    互相帮助一下,对方应该很难拒绝。

    最关键还可以学习新技术。

    这个诱惑还是很大的。

    果然,听到了曹阳的这个要求之后,王福没有太多的纠结就同意了。

    当然了,同意归同意,如何安排人员去支援,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曹阳和王福也不可能在电话里头讨论这么具体的事情。

    “王总,如果我们把公司的精英员工都安排过去帮忙的话,我担心到时候这些员工就‘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安排人员去支援南山半导体的事情,被王福交给了负责研发的梁传庆来处理。

    对于这个有点难办的事情,梁传庆纠结的地方也是挺多的。

    事情要办的漂亮,还不能吃亏,那可不好办。

    “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让大家看一看28纳米制程的芯片工厂是如何设计的,芯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