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直接提取出画面、声音。

    它实质上是通过收集神经信号,将大脑的主观记忆印象转化为数据,之后再将记录的数据智能转化为各种感官素材。

    我们现在听到的,并不真是梦中的声音,而是某人对其的‘印象’。”

    “那不是说,也能把脑子里想的旋律提取出来?我也想试试了。”

    白哲急忙摆手。

    “借助梦境、想象提取的素材一般质量很差,而且对仪器要求很高。能提取到这份素材主要是运气好。”

    他那台旧型号二手梦影仪,拿来干这种活有点勉为其难了。

    莫亚轻敲鼓面找着感觉,同时和白哲随意交流着。

    “所以你委托我做一首曲子,是用来配在梦影里?”

    “不一定。可能是放在梦影里,也可能是以你的曲为中心,我来配合。要看最终效果再决定。”

    “那你放心,肯定是你配合我。”

    哟,小矮子说话很狂啊。

    他不做梦影,做一些辅助工作也没问题。梦影本身是综合感官艺术,作为梦影师要掌握的技能很多。不一定要精通,但得会一点。

    视频剪辑,音效调整,光影效果,他都可以帮忙。制作生成一个粗糙点的虚拟MV,也不是不行。

    关键得看莫亚创作的曲子够不够作为作品核心,是否有达到索俄柯委托要求的高质量。

    白哲和罗格一左一右,听着鼓手敲打节奏,不时在屏幕上记录着旋律和想法。

    大哥,你不去维修铺上班,成天在这干坐着真的不要紧吗。我这样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普通青年有什么好担心的。

    “不行,光靠鼓声不行。节奏有了,效果太干瘪。”

    “咆哮声加了效果器后也不行吗?”

    “加了效果还是突兀,不稳定。冲击感很强,但撑不住一首曲子。我先调了一个版本,你们听听看。”

    莫亚打开音响,播放起她预先合成的一个版本。

    效果器、合成器以往主要是吉他手和键盘手负责,还好她也会一些。

    白哲听上去的第一感觉,是咆哮声有了“空间感”,比之前立体、有氛围,耳朵像是被声音包裹。

    其次是去掉了部分过于尖锐的声调,节奏感明显了一些,又通过添加某种失真效果让其偏向莫亚喜爱的后朋克风格。

    罗格的表情也不像第一次听时那么狰狞了。

    “挺好的。”

    莫亚:“不够,还得调整。另外我们需要一个贝斯,否则整体感觉太飘了。贝斯加鼓会让节奏变得很强烈,才能像浪潮那样淹没听众。”

    不要用这么奇怪的比喻啊喂。

    “再加个键盘,增加一些变化,配合衬托咆哮声。吉他有没有无所谓,没有歌词也行,这首曲子已经有中心了。”

    需要贝斯和键盘,白哲立刻联想到安慰剂乐队的那个全能贝斯手左铭。

    “全部用合成器替代不行吗?”

    罗格出声问道。

    “合成器我玩得不熟。而且现场弹奏配合的效果,和预先调制好后去按按键是绝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