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整个社会都在说搞改革,搞的她的工作都快保不住了。

    这个改革真的对吗?

    樊雪勤有些迷茫了。

    “雪勤姐,你有没有想过要是有一天食品厂不在了,你打算干点什么呢?”

    苏舸一句话,把樊雪勤问的愣住了。

    她想过这个问题,但结论是她也不知道自己能干点什么。

    “我……我除了在食品厂上班,别的也不会呀。”

    苏舸道:“过去大家都抱着铁饭碗,总想着一辈子在一个厂待到退休,现在看来,以后铁饭碗很可能要被打破,大家各凭本事吃饭。不过这也是改革开放的好处,不用拿死工资,只要有本事,就能挣更多钱,甚至能一个月挣到过去一年的工资。”

    樊雪勤目瞪口呆,“小苏,你说得这可能吗?能挣到那么多?”

    苏舸没法告诉她,自己和盛启晖已经能一个月挣到好几年的工资了。

    “当然能,但只有一部分人能,就看谁先抓住机遇了。雪勤姐,毕业后我打算自己开个家居纺织品店,到时候需要人帮我管店面,要是你愿意,可以来跟我一起干。”

    “你要开店?可是你们大学生毕业不是都分配工作吗?”

    樊雪勤被吓了一大跳。

    苏舸说:“分配工作也无非分到哪个国营厂去。万一分到不景气的,要不了几年说不定厂子都没了,到时候我还得自己干,还不如现在就把生意做起来。”

    樊雪勤还是觉得她这个想法实在太大胆。

    “我……我得想想。”

    她迟疑地说。

    苏舸笑笑,“不需要你马上给我答复,店面怎么也要等我毕业了才能开起来,你可以好好考虑下。”

    “好的,我回去好好想想。”

    樊雪勤瓜子也不嗑了,重新塞回到衣服兜里。

    其实今天的提议不是苏舸心血来潮。

    从她筹划委托津市纺织厂生产,自己开店卖家居纺织品开始,她就在考虑这件事。

    想要把一个店面开起来,光靠她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有帮手。

    思来想去,苏舸觉得樊雪勤是最佳人选。

    樊雪勤擅长同人打交道,跟谁都能几句话就热络上,一会儿功夫就混熟了。

    这样的性格,当店长或者搞销售都十分适合。

    现在的工作其实埋没了她的才能。

    但食品厂再怎么不景气,也是个铁饭碗,在现在大多数人心里,挣再多钱不如有个铁饭碗来的稳妥。

    孙卫民就是个鲜明的例子。

    他现在每个月拿着好几百的工资,年底还有分红,但二大爷仍然认为他不务正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