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以后让林菀当家做主。”

    “你们别胡说,江年写字漂亮着呢。”一旁的林菀笑着说道。

    上梁这样的大事儿,她自然也要到场,为此,学校专门放假一天。

    “去去去,谁跟你们一样,都睁大眼睛看好了,这一手毛笔字,够你们学一辈子了。”江年笑着说完,立马提笔,在大梁上写道:“一九八三年9月6日,江年建房,木匠江大海,瓦匠王五,工人若干。”

    停笔之后,众人都目瞪口呆。

    “行啊小子,这字写的也太是那么回事儿了。”

    “就是,就这字,可比三小子写的还要好。”

    三小子是村里最后一个地主的儿子,也是唯一一个请过私塾先生的村民,若说文化还真没有多高,不过写了一手好毛笔字。

    现如今,村里面逢年过节,写对联和福字都是找他代笔。

    “江年,你变了,说好的我们一起平庸,你却背地里变优秀。”

    “哎,这你们可说错了,我是光明正大的优秀。”江年将毛笔放下。

    开玩笑,前世就这一手毛笔字,也不过是他闲来消遣,陶冶情操的乐趣而已。

    “字体上紧下松,线条整洁流畅,这一手小篆写的漂亮。”此时,三小子也凑了上来,此时的他依旧保留有私塾先生的那种气质,捋着胡子忍不住夸赞。

    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三小子说这字写的好,那就是一定好。

    “好了,大家不要议论了,上梁才是大事儿,喜欢江年写的字,回头过年让他给你们写对联,咱们继续上梁,江年开始祭祀。”二叔江大海说道。

    听到江大海的话,众人这才连忙散开,各自忙活起之前安排好的事情。

    接下来的“祭梁”需要准备贡品,当地的习俗是馒头、猪头和一整只鸡。

    供桌摆好,香烛点燃,燃香祭拜。

    随着江年祭拜的开始,二叔江大海就开始放声吆喝起来:“上梁上梁,鲁班当场,粗的当柱,直的当梁,物尽其用,都派用场。”

    紧接着二叔江大海做三扣,接着吆喝道:“手拿东家一壶酒,前搭凤凰嘴,后搭凤凰身。敬梁头出太子,敬梁尾出诸侯,敬梁腰打八伞戴八帽,子子孙孙戴纱帽……”

    随着二叔江大海的吆喝声,众人便开始正式上梁,村里的大小伙子一同将大梁拴住,将其吊了上去。

    “金口对金梁,金银堆满仓。”随着二叔唱完最后一句,整根大梁也被摆正。

    “放鞭炮,撒喜糖。”

    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响起,大梁上面馒头和喜糖抛撒下来,村里看热闹的村民们开始争抢,想要抢到一年的好运。

    江年也在此时,将两枚绑着红布条“通宝”塞入了大梁的缝隙之中,寓意着“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