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五六个。

    面对这些人的集体态度,哪怕是陆渊,也要考虑一下,自己该如何决策了。

    这并不是在开玩笑。

    太平道立宗,已经七百余年了。

    这七百多年的时间里,前后已经换了五六代弟子,收入门下和死去的弟子,加起来有两三万人。

    这么多弟子,再加上太平道持续推出的仙材换贡献,贡献兑换一国气数的成仙捷径。

    七百年下来,前后有十余位弟子,兑换了一国气数。

    其中顺利破境成仙的,已经有了两位。

    一个是当初在青阳国收入门下的杨家杨修安,另一个则是从孩童时期就招入门下,被太平道正统培养的余世鹏。

    这两位新的人仙,便是这七百年来,太平道的收获了。

    与之相比,不算修为高低的话,太平道内,陆渊加上自己的分身,其实也就六位真仙而已。

    其实又多了两位,真仙占比,足有四分之一。

    可陆渊的分身,受限于仙材不足,数量基本已经固定,很难再继续增长了。

    但那些门下弟子,却是源源不绝,他们能贡献的真仙,数量是会不断上升的。

    现在是四分之一的占比,以后要是再多两三位,那就是二分之一。

    再多些,那就是占据大半了。

    占据大半的真仙数量,哪怕仅仅只是人仙,也不是个小数目了。

    对太平道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不得不引起陆渊的考虑和忌惮。

    这并不是他怕了这些门内人仙,而是这些人仙怎么说也是宗门的高级战力,并且麾下也影响了相当一批弟子,已经结成了一种利益集团。

    处置他们,并不是不能做到,但处置之后,太平道的实力也要大为衰减。

    这对于马上就要发起大战的陆渊来说,是很不想见到的。

    因此,他正是看到了这种苗头,所以才在这个时候,决定做出一些干预了。

    不能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不然真等那些受到外部影响的弟子,慢慢成了气候,就真的要成为太平道的肘腋之患,变为一个顽疾了。

    那时候,就真的成为太平道花钱,帮着外人培养弟子,纯纯大冤种了。

    不过直接清理这批人,也不怎么合适。

    无缘无故处罚弟子,容易引得门内人心惶惶,极打击士气和忠心,那样反而会引起更大乱子。

    而且处理了这些人,传扬出去,也容易引得外界相关群体警惕。

    处理了倾向九州的人,那九州宗门如何看你?

    清理了亲近长青仙宗的人,长青仙宗又如何看你?

    所以两边都难,两边都不好处理。

    于是干脆的,陆渊也懒得处理了,直接从源头解决。

    从现在开始,换个新掌教上位,然后让新掌教来规范此事。

    通过大批量的招收弟子,用没什么外部利益的新弟子,来稀释长青仙宗和九州仙门对太平道门内的影响。

    然后重点去抓这些新弟子的思想行为,让他们别和外面的两宗牵扯太深,导致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自己是哪边的人。

    这么做,借口都是现成的。

    长青仙宗和九州仙门两家,自己做了什么,自己心里清楚。

    太平道都快被他们渗透成筛子了。

    那么太平道感受到了危机,自己主动清理内部,不,这都算不上清理,只能算得上完善安全机制,稳定内部人心。

    面对这种行为,谁能说得出什么话来?

    所以,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