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正当陆渊那边,还在忧虑儿女的教育问题时,北边的大梁城,在收到楚军再次北伐的消息之后,却是又一次陷入了慌乱之中。

    梁宫。

    “诸卿,楚兵又来伐我,现已至蒙山,我大梁该如何应对。”

    梁帝声音有些疲惫,看着下面召集来的众臣,询问道。

    如今已是他登基的第五十二个年头,当初的意气风发,也随着时间的过去,渐渐归于平澹沉寂。

    近些年来,因为梁国面临的诸多困境,各国不断的敌视围攻,更是耗尽了他的心力。

    尤其是六年前,梁国大胜之后,楚国的背叛导致国内饥荒,以及去年那一场惊天北伐,直接就打断了梁国的嵴梁。

    这无数挫折之下,使得曾经那个一统青州,雄踞的天下的雄主,彻底消失。

    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内心虚弱,疲惫不堪的老人。

    虽然以梁帝的先天修为来看,现在区区七十二岁的年纪,只是刚刚正值壮年,未来还有大好岁月可以享受。

    但是他如今的最大愿望,确实没有了什么雄心壮志,内心唯一想的,就是保住梁国这最后的江山社稷,延续住祖宗的基业。

    这就是梁帝唯一的愿望了。

    不过这仅剩的愿望,楚人也不愿满足他。

    现在三百万楚军浩荡而来,夺走了他的六郡之地,还不满足,就一心想着夺走整个青州,彻底灭亡梁国。

    这是多么的贪婪,这是多么的可恶。

    这是多么的不能忍受。

    梁帝发现,自己现在是有那么的讨厌楚人,那么的后悔,当初没有在楚国刚刚崛起的时候,就不惜一切代价,将之消灭。

    “陛下,楚军势大,锋芒不可挡。”

    下方人群中,梁国老牌名将,昌邑君杨辰,站出来道:“依臣之见,我军还是如同去年那般,死守大梁城,待敌自退。

    楚人自西向东,惹敌无数,西域异族、魏人、赵人、我梁人、郑人,战线绵延数万里,皆是其敌。

    同时对抗这么多的敌人,所需动用的兵马,以千万计数。

    且其在岭南之地,又遇地火侵袭,正在迁徙百姓,这又是千万人的耗费。

    所费如此之多,楚人就算修养三十载,储蓄的国力再丰厚,也绝难支撑此等消耗太久。

    我等不需做太多,只需等其粮尽,自可退楚兵。”

    杨辰说出了如今大多数人的看法。

    那就是楚军不可持久。

    毕竟小几千万人的消耗,几乎相当于赵、徐等霸国总人口了。

    楚国就是再牛逼,也不可能支撑如此体量的不生产人口太久,时间长了,自然会因为国力耗尽,而自己退兵。

    事实上,对于楚国能撑到如今,就已经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和不可思议了。

    大多数人都认为,正常情况下,楚军去年秋天,就应该已经支撑不住了才对。

    谁想到不仅撑过了去年秋天,到了今年春天,楚军竟然不缓口气,就又直接莽上来了。

    这实在是不可思议,让很多人都想不通。

    “等楚军自退,哪那么容易,楚军若没有把握,这次怎么可能再次北伐。想耗到其粮尽,也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罢了。”

    听了杨辰的话,梁帝摇了摇头,颇为失望。

    他虽不清楚楚国的存粮还有多少,但是却清楚,兵家无小事。

    楚帝陆渊作为当世最负盛名之名将,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大军缺粮的隐患。

    去年楚军就因为缺粮退过一次兵,吃过这个亏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