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楚国或宁国。

    那时的楚国和宁国,单论军事实力,可也是不差的,妥妥的霸主级力量。

    倾力之下,皆可动员出百万兵马,十余位先天,用于作战。

    这还仅是正面战场。

    像后面的宁国,即便前线战败了,损失了数十万大军,堪称元气尽失。

    可撤回国内后,没过两年,又继续拉出了八十万兵马,军事实力依旧没减少太多,还能保住霸主级地位。

    当初周国遭受四方围攻,前后损失的兵马足有三四百万,几乎将国中男丁都打光了,最后也撑了二十年才被灭亡。

    其之顽强,令人惊叹。

    由此可见,想要灭亡一个霸主国,有多么难。

    之前陆渊能这么轻易的消灭宁国,还是靠了紫云道在内部瓦解,以及江东人心浮动,最后再祭出了封国这个大杀器,这才能不战而降。

    不然以上条件,少了哪一环,江东就绝没那么轻松统一。

    可此时的唐许二国,可没有楚国这么好的条件,有一个紫云道给他当内应。

    南北二郑,以及晋国,也没经历如同宁国一样的惨败,致使国内人心浮动。

    甚至他们都不是豫州人,而是外州之国,对于豫州人来说,那是妥妥的外敌入侵。

    这种情况下,哪怕此时北郑和晋国,已经向唐许二国暂时屈服,做起了儿皇帝。

    但两国想这么轻松的就吃下豫州,想也是不可能的。

    他们想吃下豫州,唯一的办法就是学魏国。

    以绝强的实力,一步一步进行蚕食,最终消灭豫州境内的所有势力,达到入主中州的目的。

    如今北郑和晋国屈服,只不过是想暂时稳住北边的两个强敌,解除自己的北境之患。

    同时借助对方的力量,积极向南攻打南郑,以获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以及实力。

    然后再调过头来,和北方的两个强敌决一死战。

    双方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唐许想打下整个豫州,以作为未来的生存之土。

    豫州三国则想守住自己的基业,使自己不被外人吞并。

    双方在这方面的矛盾和立场,就注定了不可能共存。

    想来他们彼此之间,也很清楚这点,此时所谓的儿皇帝与合作,只不过是彼此利用,看谁手段更高明罢了。

    这场由豫州牵扯出来的,五国间的合纵连横,注定是未来的主旋律。

    说不定,这些阴谋阳谋搞到最后,南北二郑又如千年前那般,重新和解统一了呢?

    又或者两郑与晋国结盟,选择共扛北边大敌呢?

    世事无常,一切都有可能。

    而在这混乱之下,五国相互牵制,谁也很难彻底消灭任何一国。

    陆渊在青州地面上,所不愿看到的事情,此时在豫州境内已经上演。

    达成了如此均衡,豫州想要统一,几乎是无可能的了。

    孙思文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说,豫章从此战事绵延无期也。

    在没外力插手的情况下,紧靠如今豫州五方势力,那是真的战事看不到尽头啊。

    旁边的周青也赞同这个观点,只见他道:“丞相说的不错,以豫州之局面,已非其等可解,无数百年之死战,难破此局。”

    说完,他朝陆渊拱了拱手:“陛下,既然我大楚无意直接插手豫州之事,那不如就在这五国之间,左右布子,挑动其矛盾,使其死斗下去。

    如此杀个数十年,令豫州变成尸山血海,让他们自我削弱。

    等各国仇冤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