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享受,这天底下的人,又有哪几个能比得上他这位楚皇?

    孙思文想了想,最终点点头道:“确实,堵不如疏,此事是禁绝不了的。不过如今通江湖,风气还是太过荒糜。

    继续下去,世人如何看我帝都,如何看我大楚?

    朝廷还是要加以引导,以扼如今享乐之风。”

    其实孙思文也并不是反对花船青楼,毕竟当初他年轻的时候,也没少去过此类地方。

    所以对于这种事情,他当然知道禁绝不了。

    孙思文反对的是如今这种荒糜风气,怕楚国上下会就此沉迷于享乐之中,被玩乐腐蚀心志,逐渐沉沦下去。

    那才是一场灾难。

    “这就对了,对于风气问题,朝廷只需引导即可,最好不要直接干涉,以免矫枉过正。”

    陆渊赞同的点了点头,然后道:“不过这些风气问题,其实只是小事。如今国中风气奢靡,只是因为世道太平,人们松懈了,所以才沉迷于享乐之中。

    可而今九州纷乱,我大楚偏居江南一隅,才有了几分盛世景象。

    但孙兄你是知道的,现在这一切,其实只是表象。

    我们在扬州的安稳日子,总会随着时间的过去,变得无法维持。

    到时天地自会逼着我们,进入北地中州的战局。

    届时大战一起,兵戈大兴,再多的颓废奢靡,也会被血与火淬炼的坚毅勤俭。

    如今这盛世景象,只不过是乱世前的最后一场幻梦罢了。

    魏梁赵徐等国,才是我大楚之明日。”

    安逸使人颓废,危患使人自省。

    陆渊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从来都不为风气这种小事头痛。

    孙思文闻言,面色严肃:“国中要兴兵戈了?”

    陆渊怀中的青玉身子也僵硬起来了。

    战争,这种事情,一听就很可怕。

    她只是一个花魁,以声色娱人,此外再无其余本事。

    若战争开始,不管会不会波及楚国境内,自己的生计会受到影响是肯定的了。

    而且这两位客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啊!

    在这里公然谈论这等国事,真的好吗?

    自己听了这些军国大事,最后不会被灭口吧。

    青玉心中有些瑟瑟发抖。

    “还没那么快。”

    陆渊摇了摇头,带着几分忧虑道:“不过距离那天,也已不远了。孙兄可还记得神武十三年,我大楚一统扬州后的人口户籍?”

    孙思文回想一下,道:“我记得是全国七百一十三万余户,三千六百五十二万口。”

    陆渊点头,道:“不错,就是这个数字,如今已是神武二十五年,十二年过去,现在我国最新户籍,已经有八百七十余万户,四千五百三十余万口。

    国内口众,较十二年前,足足增加了近九百万人。

    这其中,减去收降西凉国的三百万人,雪原蕃人的一百三十万人,属于国中自然生长的人口,约在四百五十万人。

    也就是说,在这十二年中,我大楚百姓多繁衍出了四百五十万人。

    这还是在此期间,国中进行了数次大规模迁徙,严重影响了百姓生活的情况下,所繁衍出来的人口。

    眼随着生活安稳,日子过的富足,国中百姓生育欲望,还会进一步提升。

    以过往之历史推算,或许再过十年,我大楚之人口,就会自然繁衍到五千二百万;二十年后,就是七千万;三十年后,可能就是破亿了。

    就算没有,四十年后,也肯定有一亿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