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留给魏国的时间不多了。

    可能二三十年,可能五六十年,寒潮就要来了。

    而在这些时间之内,魏国必须做出改变,带领举国上下的子民,向南突破,夺下一片生存之地。

    这个时间很紧。

    魏国没有太多时间去犹豫准备,必须立刻作出选择。

    如今看来。

    对方的选择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继续向南。击败自己的老对手周国,夺取对方的地盘,好作为魏国躲避寒潮的栖息之地。

    去年爆发的那场国战,便是魏国向南突破迁徙的预兆。

    作为一个同样雄霸一州的霸国,区区十万人规模的国战,只是开胃菜而已。

    等这餐前小点吃完,很快大餐就要端上来。

    届时数十上百万的魏兵,甚至那些草原部民,都将化为北方洪流,一波又一波的冲向周国,直到将对方彻底击垮,占据了对方的土地,才会停止。

    不过到了那时,周国覆亡了。

    这些北方寒潮下的遗民,下一个目标,可能便就会换成楚国了。

    若真到那一天,说不定楚国还要和他们做过几场,才能守住自身领土。

    因此陆渊对于周国,其实也并不是完全抱着恶意。

    将来若是有需求的话,或许也可以扶持对方,把周国当做楚国的北部屏障,用来阻挡北边那些寒潮移民的威胁。

    国与国之间,关系好恶,从来都不是固定的。

    唯有利益和局势,才是作出选择的导向。

    陆渊做大王这些年,对此已经有了深刻体会,并且熟稔于心了。

    当然,以上这些,都还只是推测。

    周国与魏国之间,也还没爆发大战,顶多是有一些小国战而已。

    事情最后是否真的会如此,一切还有待观察。

    但即便如此,战争已经达到小国战规模的朔方战线,周人每年也要损失数万兵马。

    东边的河阳二郡倒是好一些,周国与梁国,战事规模并不大,甚至连摩擦冲突都极少。

    两国虽然在边境屯驻了重兵,但彼此都很克制,都没有将战争扩大化的意思,还是保证了一定理性的。

    只是就算这样,光两个西线和北线战场,周国每年阵亡伤残的士卒,数量便有二十余万人,并且规模还在渐渐扩大着。

    照这趋势,两线战场维持个十年,周国光是在战场上的死伤人数,便要破二三百万之多。

    如此数目,基本也相当于周国所有男人,都在战场上死上一遍了。

    由此可见,同时面临北方和西边两拨迁徙潮的周国,所面对的处境究竟有多么恶劣。

    这样也难怪玉蟾道明明身处周国境内,却半点也不看好对方,不肯下重注投资了。

    只因周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实乃天下第一恶劣。

    北有魏国和草原牧民,西有西凉和雪原蕃人,东有青州霸主梁国,南有新晋崛起的楚国。

    以上四方敌人,都有能力出动百万大军,任何一个比起周国来说,都是毫不落于下风的。

    此时周国以一敌四,以一国之力面对四个同级别的对手,无论怎么看,都是前途暗澹,未来堪忧。

    玉蟾道但凡有半点理智,对于未来但凡有半点期望,都不可能把自身道统之兴亡,寄托到周国身上。

    如今能支援周国一位护法神将,已经是看在同乡之谊,仁至义尽了。

    天下有识之士的眼中,未来的中州争霸,周国已然提前出局。

    甚至这个霸国的败亡时间,可能也就在这一二十年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