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了,除了涉及到“八角阁”杀手的。

    而另外处理的那些,也尚算公正合理。不需要新上任的刑部尚书再收拾烂摊子。

    新上任的刑部尚书是王培炎。那个原温州刺史,不受臧忠胜掣肘的直肠子王培炎。因为派重兵押解武丛灰失败,而被贬谪成了个小官儿的王培炎。

    狄映向陛下推荐了此人。

    陛下本来也没想同意的,但狄映有在推荐折子的最后面,用了极小的字,写下了臧忠胜三个字。

    这就是他在告诉陛下:自己知道陛下放了臧忠胜的事情。

    狄映都能想到陛下会被气成什么样子,但王培炎成为刑部尚书就是能肯定了的事实。

    不过这也并不表示:他狄映就会放过臧忠胜。

    目前,只是找不到对方罢了。

    而且狄映也没法找了,连威胁带吓唬地把陛下又给“欺负”了,陛下终于想起来曾经的一个决定。

    再次提起:将狄映给擢升为了陇右道、安西都护府的节度使,二度官复文昌左相。

    这次,是真的踹远了,踹得老远老远了。

    而这其中,其实还有狄映自己的意思。因为他跟侯荣做了一个“交易”。

    侯荣的手上有桩泾州的案子,或者说是连环案件,下面呈递上来,侯荣破解不了,就交给了狄映。

    从洛州到陇右道,会经过大都城,再向西,过岐州、陇州,就到了泾州。路程稍微有点儿绕。

    泾州的刺史叫崔玄礼,比狄映还要年轻两岁。

    现在是大夏历二十四年的三月初春。狄映已经38岁了。

    事情的起源……是在靠近泾州的、一座闻名国朝的迎春女子书院。

    因为女帝的关系,国朝女子的地位得到了大幅且有效的攀升。除了朝堂上有了女相上官月之外,宫中、以及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女官。

    而女官的选择,就来自各地的女子书院。

    迎春女子书院,在整个国朝的排名占第二。只比着大都城郊外的那座差着一些。

    但它们都有着统一的选拔女官的方式。就是每月一小考、每季一中考,每年一大考。

    小考的时候,由书院内的先生们出题,除了四书五经外,还涉及君子六艺、厨艺、女红、制作技艺、数算等等,比男子书院考的科目还要多,每科选出前三名。

    中考时,就由刺史大人出题,三科以上优雅者也是选出前三名。

    年考时,吏部至少都会安排一位侍郎下来考校,甚至有时候都是吏部尚书亲自到场出题,六科以上全优者,选出十名直接任命为相应的女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