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桓凡。

    “只要有人盯上了桓凡、或者跟踪他们、或者在他们一离开府衙后、就跟着离开、转身报信的人,全部都记住。

    尤其是有企图去什么地方报信的人、千万别跟丢,看看是去哪里报的信。”

    彭凉和常九听到大人这么说,就明白了这其中的意思。二话不说去执行了。

    剩下狄映自己一个人。

    他将自己画的画都收好,然后带回自己的公事房,锁进了柜子里。

    再坐回书案边,端起了茶盏。

    茶盏是温的,显然,有人很“懂事”,在狄映不在的时候、也来换过了茶水。

    狄映身边没有下人,一应事务都是交由彭凉和赵三等人去做,并不需要旁人插手。

    今日情况特殊了些,人全都被分派出去了,就有人趁机借此献起了殷勤。

    会是谁呢?

    狄映放下茶盏,招呼外面守门的衙差:“去传廖伯康大人来。”

    廖伯康,宁州刺史府长史。

    宁州是中州,中州刺史是正四品下;中州长史就是从五品上。中、下州不设别驾。

    廖伯康在宁州,从县尉、到丰义县正八品县令、再到府衙从六品的秘书郎、再至现在的长史。

    历时十五年,迄今的廖伯康,已有四十五岁。

    相貌清正、气质儒雅。

    看着就是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

    狄映见他进来,等他行完礼后,便让其坐在左下首处。

    端起茶盏、面容和蔼地问他道:“廖大人有心了。本官身边的人一时顾不上,这等添茶倒水的小事儿,还劳烦你亲自做。”

    廖伯康闻言,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是下官的疏忽才是。大人身边没有带仆从、应是下官挑选人手给补上。

    不过知道大人不喜外人,下官便自己多留意些、以免大人分心操劳。”

    狄映微微颔首,揭开杯盖,吹了吹上面的浮沫。

    再随意地说道:“廖大人,本官虽然上任已有月半,但与府衙中各官员的来往甚少,对他们也不甚了解。

    你则不同。你在宁州已历任十五年,为这府衙中的官职亦有五年。想必对他们应该有所熟悉才是。

    本官此次召你来,就是为的想听听下面那些官员们、各自的情况。不用紧张,你随意说说就是。”

    廖伯康听了,动了动屁股,让身子更倾向于狄大人一些。

    一任上官,到任后就会先了解下属。这是题中应有之意。

    狄大人上任伊始,廖伯康就做好了回答这种问题的准备。

    虽然狄大人现在才问,廖伯康也是不慌不忙的。

    “司马:历江,英勇擅战,勤奋稳重。不仅军赋上管理得仅仅有条,就是底下的那些城防兵士们,也是在其的指挥下、日日刻苦操练。

    咱宁州一城六县的治安防护,历司马都做得很好,足见其勤谨、务实。

    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参军,也都能克尽职守、谨守本分。

    唯有侯荣、侯录事,为人比较奸滑、耍懒。他本应随时跟从大人您的左右,是您的左膀右臂,却因您没亲口嘱咐,他便总不见了个人影。

    以往也是这样,若非刺史大人亲自召见,侯录事便能懒则懒,需得用到他时,还得四下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