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但半装甲低速蒸汽船,在一两年后,一定会出现井喷式需求。

    炼钢厂只要坚持一两年,处境就会发生改变。

    至于炼钢厂有没有能力坚持一两年?

    对此,燕华上上下下都很有信心。

    燕华的经济形势,整体十分好,扶持三座炼钢厂坚持一两年,根本没问题。

    王爷当初在十年农村建设中,财政负担很大的情况下。

    推动第三座联合炼钢厂建设。

    其实,当时根本就不是为了满足农村建设,对钢铁的需求。

    本质原因,就是为了大十字铁路计划。

    王爷希望,在充足的原材料供应下,能在陛下离开前,建设好一条铁路!

    本质上,他们内阁都清楚,当初第三座联合炼钢厂,是强行上马的。

    当时,内阁就已经分析论证了,一旦大十字铁路计划无法实现,如何消化庞大的钢铁产量。

    并且,已经做出了应对预案。

    现在,他们内阁成员,还愿意积极推动和大明的谈判。

    并不是因为燕华已经完全没有退路。

    只是想帮王爷尽孝罢了。

    ……

    方孝孺听着解缙的话,沉默。

    ……

    两天后。

    外务殿。

    相同的谈判地点。

    双方第二次谈判再次展开。

    朱棣,朱标各领着双方臣子,隔着一张长条桌子相对而立。

    兄弟二人看着彼此。

    朱标犹豫一下,率先伸出手,朱棣也几乎同时伸手,兄弟二人握了握手,率先落座。

    众人也跟着落座。

    朱标含笑道:“老四,第一次谈判,伱们礼让我们先说我们的方案,这次,你们先说说,你们的方案吧。”

    朱棣也没推辞,笑着点头,看向坐在身边右侧的解缙。

    解缙翻开方案书,低头看着,说道:“首先,作为本次谈判,燕华谈判小组一方副组长,我要先感谢,大明一方的礼让……”

    黄子澄瞥了眼低头看着方案书的解缙,唇角抽抽。

    假惺惺!

    解缙根本不看大明一方众人的表情,感谢后,继续说道:“我们的方案,主要集中一下几点。”

    “一、未来大十字铁路建设中,我方提供地形勘探、轨道铺设的全套技术条件,以及有经验的工程师、钢铁,按照吕宋中央地区的建设经验,我方报价,每一公里建设成本,两千两白银来计算……”

    朝廷这边,黄子澄、齐泰等人,听到报价,脸都瞬间黑了。

    一公里两千两?

    大十字铁路的建设里程。

    至少都有八九千公里。

    这就意味着,朝廷要拿出,至少两万万两白银?

    是,朝廷这些年,自从完成乡土村社,自从开海后,国库充盈。

    朱皇帝又是个勤俭的皇帝。

    可国库盈余,拢共也就三千多万两白银!

    别说黄子澄。

    朱标听到这个报价,先是震惊,紧接着,手指微微蜷曲。

    有些生气。

    不过,还是压下了火气,继续听。

    ……

    “在修建大十字铁路计划中,钢铁消耗,八成由我方提供,两成由大明朝廷提供,为确保,大明一方能满足建设需求的钢铁供应量,我方将为朝廷提供,更大的冶铁高炉,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