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记住,所有的权力,都来源于责任和义务,都来源于务实的态度,不要去刻意追求那些名利权力,当我们女性,务实的参与到生产中,无论是名利,还是权力,都会有的。”

    ……

    就当马秀英有感而发,借着儿媳们都在身边的机会,给儿媳们,传授自己人生经历,以及感悟时。

    外务部官衙外。

    朱元璋在徐达、汤和、刘伯温、李善长的陪同下,打量着燕华外务部官衙。

    汤和往官衙外务殿,敞开的门口看了眼。

    笑问:“陛下真不管,就不怕太子和老四吵起来?”

    哼哼!

    朱元璋哼哼一声,“没打起来,总要吵一吵,吵吧,咱不管了!”

    汤和四人相互对视,忍不住,又一次看向外务殿方向……

    殿内。

    一张巨大的长条梨花木桌案两侧。

    朱标、朱棣坐于中间。

    两人身边,身后,坐着双方朝臣。

    殿内十分安静。

    气氛也十分僵硬。

    甚至,隐隐还有些火气弥漫。

    “太子,臣以为,燕华根本没有诚意谈判,这大十字铁路不建也罢!”

    某刻,黄子澄突然开口,“反正,朝廷没有这铁路也不碍事,倒是燕华不一样,他们现在的工业品,尤其是钢铁,需要大明的市场!”

    市场这个词汇。

    是燕华提出来的。

    这些年,大家也早理解了。

    这段时间参观。

    他们更是打听到,燕华的工业品,内部消化,已经趋于饱和。

    可燕华的蒸汽机,却一刻也不停息的,正在轰隆隆响动中,不断把各式各样的工业品,生产出来。

    普通工业品,在燕华打通马六甲海峡后。

    的确可以向更西边的蛮夷王朝销售。

    可铁路这种工业品。

    当今天下。

    有实力营建的,只有两个政权。

    首先肯定是燕华本身。

    其次,就是朝廷!

    有了这份底气,谈判开始后,他们就开始压低建造价格,同时提出,以大十字铁路为筹码的技术交换条件。

    比如燕华的新式转炉炼钢。

    燕华的热轧生产线。

    燕华的蒸汽机。

    燕华的铁甲舰建造技术等等。

    可没想到,他们刚刚把这些要求一一列出来后。

    朱四郎竟然直接冷笑,怼了一句:诸位到现在,都没有摆正态度和位置?

    朱四郎想要什么态度和位置?

    还想和朝廷平起平坐不成!

    总之,随着朱四郎一句话。

    刚开始的谈判,就瞬间没了下文。

    这么静坐对峙,已经一个时辰了!

    方孝孺为首的革新派,微微皱眉,方孝孺唇角动动,话到嘴边,最后化作一身无奈叹息。

    他想缓和气氛,反驳黄子澄。

    可身份又制约他,无法这样做。

    否则,保守势力,会毫不犹豫,给他们扣一顶软弱,出卖朝廷利益,出卖大明百姓利益,冠冕堂皇的帽子。

    问题是,提出这么夸张的条件,朝廷真有自知之明?

    胡惟庸、吕本坐在后面,看着周围革新派的神色,相视一笑。

    他们故意狮子大开口,就是为了堵住革新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