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考察燕华铁路,如果可能的话,和燕华签订老四洪武二十五年,就为朝廷设想,提出的大十字铁路计划。

    他也很想知道,老四燕华,官方主导这么大的基础建设工程,到底投入多大,多么惊人?

    要知道,老四燕华的权力结构,就注定了,无法用官方权威,命令百姓执行。

    而燕华百姓,普遍富裕。

    也绝非三瓜两枣,能打发的了。

    朱棣目视众人全都看着他,笑道:“父皇,恰恰相反,建设成本中,在占用百姓农田方面的投入成本反而不大。”

    朱元璋、朱标不由挑眉。

    怎么可能!

    朱棣解释道:“其实,这是由我们燕华的特殊环境决定的,燕华的商业氛围很浓,经过这些年的宣传,以及实践,百姓都明白一个道理,一条对外畅通,却速度快的运输道路,对他们的农产品,以及村办工厂的工业品的促进作用有多大。”

    “其实,占用百姓农田方面的成本投入,恰恰并不是我们最关心的,相反,如何在满足铁道建设的地理条件基础上,尽可能让铁路覆盖辐射更多农村,才是最让我们头疼的。”

    ……

    吕宋中央地区,修建这条铁道时。

    也有工程队和百姓之间的矛盾。

    但绝不是补偿问题。

    而是,一些村子,知道设计规划中,铁道距离他们村很远,在村长带领下,纠集全村老少,去找施工队理论,要求施工队,更改设计,让铁路经过,或者靠近一些,他们的村子。

    ……

    朱元璋看着朱棣,笑道:“伱说的这些都不错,不过,恐怕有一点,你谦虚没有点出来,百姓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也有源自于,对你们燕华官方的信任,你们的威望、公信力很高!”

    燕华的政经结构。

    的确导致了,燕华那种命令式的威权不高。

    但有失必有得。

    这种特殊的政经结构,也塑造了,百姓对燕华官方的信任!

    朱棣笑着点头。

    倒不是他谦虚。

    而是这一点,根本不用说,毕竟,这应该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

    朱标眼中羡慕一闪而逝,随即,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老四,你们燕华的乡土村社,有没有出现,选举出来的领头人,逐渐侵占村中利益的情况?”

    “要知道,一些村中能人,他们在经营过程中,会在对外的商业合作中,掌握商业人脉网络,他们的能力、社会人脉营运资本,都会在这个过程中膨胀式增加,而这,恰恰是村中一般百姓,所接触不到,也没有这种能力的,久而久之,这些领头人,会不会凭借手中掌握的资本,向村民,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进而,侵占这个小型经济体的共有利益?”

    ……

    燕华在大明,没有建设军情司系统。

    对大明的农村情况了解很少。

    不过,朱棣从朱标这番讲述,就知道,这种情况,也已经在大明发生了。

    点点头,说道:“是有这种情况。”

    “那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朱标忙追问。

    朱棣解释道:“首先,一旦百姓对这种不公,向官府反应后,地方官员,就会派出监督人员,前往这个农村,进行彻查,查实后,让百姓重新推举他们认可的人。”

    朱标眉头紧皱。

    朱棣见朱标眉头皱的更紧。

    知道,如果朝廷那边的农村,真的发生类似的事情,依着大明的复杂情况。

    尤其,内有一大堆保守派掣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