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马哈木从厂房走出来时,叮嘱道:“记住,要对工人进行扫盲,工业化上,燕华怎么做,我们就不折不扣跟着学,摸着燕华过河。”

    不然。

    等到朱标登基,一旦在海上,和朱棣碰撞受挫,大明的兵锋,极有可能会完全转向陆地。

    而且,据他了解。

    朱皇帝的设想,就是大明保持海贸的同时,让燕华守护大明海上利益。

    而大明主要对手,还是北方草原。

    彻底铲除游牧文化对大明的威胁。

    朱皇帝这种战略设想是有迹可循的。

    派朱四郎出海,当朱四郎在海上建立起一支强大武装力量后,马上全面放开海禁。

    于此同时,全力支持,朱四郎离开大明时,留下的蒙汉示范区。

    朱标一旦与朱棣的摩擦受阻,极有可能兵锋完全转向北方。

    即便朱标不会完全执行朱元璋的战略。

    太孙朱雄英也会这样做。

    工业化,有着燕华帮扶。

    一旦大明兵锋完全转向北方后。

    草原、他们蒙古人,拿什么抗衡大明?

    如今,仅剩的机会,就是抢在大明前面,完成蒙古人的工业化!

    这些年,在燕华,他算是看明白了。

    即便人口少,疆域小。

    但只要完成工业化。

    且不说,工业化对兵器之利的巨大促进作用。

    工业化下,动员力、组织力也绝非松散小农经济和游牧经济可以比拟的。

    马哈木一边往矿区方向走,一边意气风发道:“哪怕我们草原上,只有数百万人口,但只要我们抢在大明前面完成工业化,燕华不帮助大明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以数百万人口,重现先祖,压着中原打的辉煌!”

    “而我们草原上,其实最不缺的就是易于开采的矿藏!”

    ……

    马哈木说着,突然朗声大笑。

    以前,蒙古人连一只铁锅都造不出来。

    铁锅都成了草原命运的七寸,被中原王朝紧紧攥着。

    直到他去了燕藩数年。

    秘密学会了燕华的探矿寻矿技术,回来抱着试一试的想法。

    才发现,过去数千年,草原上兴亡的部落,都是坐拥宝山而不知。

    草原上,有燕华心心念念的露天煤矿、铁矿、铜矿……

    易于开采。

    品位好!

    易于冶炼!

    只要能把这座宝山开发出来,他有信心,与没有朱四郎的大明争锋!

    将来,他也要在草原上,办起一座座,他未能见到,只是听说的蒸汽机提供动力的工厂!

    “对了。”马哈木扭头,看向太平、把秃孛罗,“让你们搜罗咱们治下,熟读中原书籍的贵族子弟,搜罗的怎么样了?”

    太平点头,“已经找到了数百人。”

    “好!”马哈木高兴大赞一声,吩咐:“从今天开始,让他们留中原读书人的发饰,穿中原读书人的儒衫,前期,假做偷渡,安排少量优秀者,偷渡燕华,去燕华国子监读书,同时,尽可能的搜集燕华蒸汽机生产线工艺,即便他们学不会,至少也要了解,蒸汽机生产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把秃孛罗微微皱眉,“剩下的人呢?”

    “等!”

    马哈木只说一个等,就不说了。

    对于太平等人的狐疑困惑也不解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