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也会搞。

    在大明,他们这些城池内的人,没有田地,无法参加乡土村社,去了燕藩,分田后,听说人人都能参加乡土村社。

    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让很多人决定离开大明,跟着朱棣出海闯一闯。

    其实,这些年,从大明通过迁民办事处迁徙来的百姓,几乎八成都是城池内,致贫,生活十分艰难的百姓。

    还都是沿海地区,迁民办事处能影响到的范围。

    剩下两成,也是沿海地区和士绅签订身契的纯佃户。

    大明的农民,有三种。

    一种是自耕农。

    一种是半耕半佃。

    一种是纯佃户。

    而纯佃户又分两种。

    一种是没有签订身契的佃户,这类佃户拥有人生自由权,但相应,他们一般只能租种士绅的旱地、坡地之类,较为贫瘠的土地,以及少量的良田,而且要承担较高的佃租。

    这类拥有人生自由权的纯佃户。

    是大明乡土村社过程中,被朱元璋愧疚称为,被忽略的沉默少数。

    这类拥有自由身的纯佃户,朱元璋做主,这十几年,南方各行省,这类纯佃户,只要愿意,全都迁民燕藩。

    北方行省,这类纯佃户,全都被迁徙到蒙汉示范区内。

    这类纯佃户,如今,在大明传统的行省内,已经很少了。

    但第二类纯佃户,在大明还有十分庞大的数量。

    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与士绅签订了身契。

    失去了人生自由权。

    一辈子都要给士绅种地。

    这些年,沿海地区,有两成百姓,倾尽一切,为自己赎身后,迁徙燕藩。

    当然,也有直接拖家带口,花高价,贿赂海商,偷渡燕藩的。

    无论归属哪一类。

    此刻,舰队中,所有百姓,看着头顶绚烂的烟花,不远处,海岸边,通明灯光下的人群,全都激动的热泪盈眶,相互欢呼,相互拥抱。

    ……

    哎!

    “咱对不住他们!”朱元璋叹了口气,视线从后面舰船上,欢呼的百姓身上移开。

    ‘又不是老头子伱的错,大哥要是有大决心、大魄力,咱们大明即便赶不上老四燕藩日新月异,也不会让百姓如此!’

    朱樉张了张嘴,腹中话到了嘴边,又咽下去了。

    朱棣见众人都欲言又止,开口安慰道:“父皇已经做得够好了,结束元末乱世,给中原天下一片太平,乡土村社建成后,最广泛的农民能吃上饱饭,放在历朝历代,都可以说是盛世了。”

    哼!

    朱元璋笑哼一声,扭头,眼中含笑瞪了眼朱棣,“你爹自己有多大功过,你爹自己知道,不要给咱脸上贴金!”

    他最大的遗憾,是没时间了。

    很多事情,感觉做不完,所以不敢动了。

    未尽全功,留个烂摊子给标儿,那才是对大明,对中原千千万万人最大的不负责任!

    朱元璋收敛思绪,指着前面天空不断绽放的烟花,“太浪费了,这些燃烧的钱财,都是民脂民膏,咱知道你孝顺,想让咱高兴,但也不能这么浪费,这些钱节省下来,能让多少孩子读书?国库充盈,还能给百姓免赋,就这么燃烧了,不好。”

    朱棣笑笑,“父皇,我们的确安排了烟花,但肯定没这么多,而且,这么分散,很明显是百姓在燃放,百姓平日里,也不是这么奢靡,也就过节会买烟花燃放,燕京很多百姓,早饭都要吃更便宜的玉米面窝窝头呢,传统的节俭,没有丢,就是父皇、母后来燕藩,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