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马车从王宫南门驶出。

    进入红树林中,可并排通行四辆马车,水泥硬化的永备道路。

    方孝孺坐在马车内。

    透过玻璃窗,看着明媚阳光,透过红树林枝叶缝隙,洒下的斑驳光影。

    孩子们骑着自行车,一边向前,一边欢快笑着。

    不知为何。

    他总感觉,这里每一处都是这么的好,让人舍不得离开。

    他喜欢这里的人文、自然、林立的,让人看着心惊的工业。

    但即便再喜欢。

    他也不能像普通百姓一样,偷偷摸摸迁徙离开大明。

    百姓有权力,寻找一个,更能庇护他们,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政权。

    但他身为读书人。

    不能离开。

    读圣贤书,就是为了忠于君王,匡扶天下,造福百姓的。

    若是他因喜欢燕藩的一切,而选择离开大明。

    那就不配做个读书人。

    也玷污了,十年寒窗苦读的圣贤书。

    方孝孺轻轻拉开窗户。

    让窗外舒爽温和的空气,卷着树木、青草的芬芳,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吹进来。

    斑驳的光影洒在脸上。

    柔和的让人毛孔舒展。

    方孝孺轻轻闭上眼,回味着这几日在燕藩看到的种种,这是他回到大明后,努力的榜样,奋斗的动力。

    同时,想象着,如今的燕王朱老四有什么不同。

    彼此见面后,如何说,才能让燕王回朝走一走,看一看。

    燕王是个念旧的人。

    示范区百万蒙古百姓,曾随他南下,帮他,这些年,从羊毛毯子、廉价的御寒炉子等等,给蒙汉杂居示范区多少好处?

    更是一个,心里装着中原所有百姓的人。

    燕王做事手段狠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但自从悄悄去土桥村试探开始,这么多年,以他对燕王的了解,燕王内心,对中原有很深的情结。

    否则,这些年就不会一船一船的把粮食运回去,默默平抑日益飞涨的物价。

    燕藩的工业如此发达。

    类似耕犁、锄头、镰刀这类铁制农具。

    依托燕藩如此庞大,就连钟表、自行车这种极为精密的东西都能制造,结构简单的农具,恐怕更是不成问题。

    朝廷完成乡土村社建设经验总结,培养出足够实干的官员,全面推动乡土村社初期。

    来自燕藩的廉价农具,就被批量贩运回中原。

    为成千上万,初步完成乡土村社的村庄,提供了十分大的动力。

    这些廉价好使的锋利工具,使乡土村社在极短时间内迸发出极大的效力。

    可当朝廷乡土村社建设,进入末期时。

    来自燕藩廉价好使的锋利农具就消失了。

    转而,燕藩只是将一船一船的廉价铁锭贩运回中原。

    对于燕藩的这种转变,他还做过调研。

    最终明白燕藩在农具、铁锭上这种转变的原因。

    乡土村社大规模建设初期,大明境内传统的铁匠铺子,根本无法满足,百姓对锋利农具日益增加的需求。

    所以燕王统帅的燕藩,大规模为中原百姓提供廉价的农具。

    再加上遍布大明的铁匠铺,手工打造农具,满足了中原庞大农民群体的需求。

    乡土村社建设进入尾声时,转为只提供铁锭。

    燕王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