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想,刚刚被压下去的烦躁情绪越发翻涌。

    朱标强行收敛思绪。

    转身。

    快步往帅位走去。

    听到动静的诸将纷纷息声,视线随着朱标而动。

    朱标落座后,环视众人,严肃道:“诸卿刚才的争论,孤都听到了,很好……”

    到底都是跟随父皇,风里雨里闯过来,建立大明江山的老将。

    虽然连战连捷,又有些故态萌生,变得如同洪武初年那般骄纵。

    可毕竟没有被不断的大捷烧昏脑袋。

    而且,敏锐意识到,天气变化对四镇新军的影响。

    ……

    “既然我们已经发现了问题,那就要尽快解决问题,谁来说说,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诸将纷纷低头。

    这问题不好解决。

    四镇新军的问题,大家其实都已经心知肚明了。

    改良火器,使之不天气影响,这根本不现实。

    训练新军团体配合的拼刺战术,也来不及了。

    除了期盼老天爷眷顾大明,在战争进行时,千万别变天,还能做什么?

    朱标目睹诸将如此态度,不由微微皱眉,有些失望。

    胡惟庸一直暗暗观察。

    注意到汤和唇角微动,似乎要提建议,起身,忙抢道:“太子……”

    众人循声,看向胡惟庸……

    朱标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点头道:“胡惟庸,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谢太子。”

    胡惟庸谢恩后,侃侃而谈道:“改良火器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实现,提升新军战斗力也一样,为今之计,我们只能求助于天,如同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借东风一般……”

    诸将听到这里,瞧着胡惟庸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不由撇了撇嘴。

    还真把自己当诸葛孔明了?

    忘记,怎么被朱老四赶出权力中枢了?

    朱标也不由皱眉,“如何借东风?”

    胡惟庸见好就收,忙郑重道:“太子,咱们不熟悉这里的天气变化,也无法预测这里的天气如何变化,但这片草原上的老牧民肯定知道……”

    哪有什么借东风。

    别说这本是杜撰。

    即便是真的,那也只是诸葛孔明会观察天象罢了。

    预判了天气变化。

    巧妙运用天气变化罢了。

    他们没来过捕鱼儿海这片疆域。

    不懂这里天气变化的规律。

    正所谓老马识途。

    草原上那些放牧的老牧民肯定了解。

    朱标脸上露出笑容,满意点头,随即吩咐:“蓝玉,马上派兵,在周围搜寻牧民!”

    虽然脱古思帖木儿撤退了周围部落。

    但还有很多落单的。

    想找几个老牧民,并不难。

    为今之计,这也是最好的办法了。

    ……

    于此同时。

    和林却是艳阳高照。

    经过偏师随军匠人以及民夫的努力,终于拼凑起了将近八千辆马车。

    偏师如今只剩十一万兵力。

    要在和林留一万。

    十万人奔袭捕鱼儿海。

    其中将近五万人会骑马。

    余下的八千辆马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