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存在,没有恶,就无法证明真善美之好。”

    “别有用心的言论,只要不影响大局,影响一点局部,没什么不好,别有用心,就一定会被戳穿,在戳穿证明的过程中,百姓就接受了一次实践教育……”

    四郎在福建时,经张真人提醒后。

    就明悟,这是训导百姓,启发百姓的一种好办法。

    让所有百姓都读书识字,根本不现实。

    不,即便读书识字,糊涂蛋不一样很多嘛。

    只有一桩桩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发生了。

    即便是不识字的百姓经历了。

    也能增长教训。

    而且,百姓不识字。

    更珍惜经验教训。

    她无法判定。

    大明这种宽松氛围,能持续多久。

    但可以肯定。

    四郎海外建立的基业,肯定要逐步提倡宽松氛围。

    只要不影响大局,借此训导民众,迅速掌握一定辨识能力。

    ……

    治国无非就是以愚治民,还是以‘开智’治民。

    四郎显然更认可‘开智’。

    以愚治民,民智未开。

    治理天下是更简单一些。

    可统治一群没有开民智的百姓。

    别有用心之人,太容易颠覆了。

    他们以外来人,统御异域百姓。

    若是以愚治民。

    更容易被人利用颠覆。

    大明内部,一些敌视他们的人,都有可能去资助异域一些失败的精英层,挑起族群矛盾,打着驱赶外来者的旗号,颠覆他们。

    隐患如此之大。

    还不如直接开民智。

    首先在统治疆域内,推行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民智开。

    底层百姓总会明白,到底是接受他们的统治好,还是接受原本王朝的统治好。

    经济利益暂时稳定民心。

    然后用包装在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的中原文化,灌输同化异域之民。

    同时吸纳一些异域传统文化。

    同时,在一些日常总要影响每个人的方面。

    比如服饰、发饰、饭食方面。

    摒弃大明文化、摒弃异域文化,提出一种全新文化。

    比如,服饰方面的分体式衣服。

    比如,四郎从福建招揽了一批厨子。

    什么都不做。

    专门研究新的烹饪方式。

    又比如。

    进忠正在带着一群读书人,对四郎提出的拼音法进行修改。

    当初她帮着四郎修缮的拼音法,是在金陵话的基础上,弄出来的。

    现在正在修订的这部拼音法,口语发音,和各地口音都不一样。

    有些类似北方话。

    却又不完全像。

    总之,无论是服饰、发饰、烹饪、亦或是‘官话口音’,将来都要通过他们这些人带头。

    形成潮流。

    最终,结合教育。

    彻底形成一种新华夏文化!

    从而形成统治内,所有人对这种文化的自豪、认同。

    总之,就是把始皇帝做过的,书同文、车同轨重新做一遍。

    不过,吸取始皇帝,强硬推行秦制的教训。

    他们不会强行推行明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